劉徹“所有的是非成敗都是短暫的,只有日升月落,青山依舊。”而他能留下的只有功績與偉業。
李世民“朝代興衰,英雄更替,都只是作者口中的笑談,這是何等的豪情”
李白痛飲一口美酒“好一個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才子這是何人所作,白想結交此人。”
杜甫回應道“全詩讀來只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令人驚嘆”
漢語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即便從未見過楊慎,從未讀過這首詞,他們依舊能從中體會到作者的豪情與灑脫,穿越時空與作者共情
這首曲子是94版國演義的主題曲,詞作者是明朝第一才子楊慎。
朱元璋眼前一亮“是咱大明的才子,還是第一才子”
嘉靖皇帝登基之后,為了與朝臣爭奪權力,針對皇帝繼承權與皇權正統等問題,展開了一場政治上的大爭論,史稱“大禮議”。時任翰林學士的楊慎是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在這場政治斗爭中,楊廷和落敗,楊慎被流放云南。
朱元璋“咱若是沒記錯,內閣首輔就是后世的宰相吧。”天幕講張居正改革時曾提到過內閣首輔,朱元璋記得很清楚。
朱標“是的,內閣首輔職高權重,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朱元璋撇撇嘴,“咱訂好的規矩一個個的都不肯遵守,搞什么東西”
不要讓朕知道是誰搞的鬼,不然咱定會把你祖宗打的下不來床
但流放的遭遇并沒有讓他意志消沉,楊慎到云南后四處游歷,考察民情,詠詩作文,以舒其懷,這首詞就寫作于這一時間段。
楊慎淡然一笑。
蘇軾“難怪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這是歷經世事后的積淀。”
嘉靖帝“居然敢寫那么多詩文,還流傳到后世,看來某些人得好好管管了。”
楊慎是被他流放的,想也知道,楊慎不會在文章中說他的好話。
這首詞十分貼切的描述了漢末國時期,群雄爭霸的悲壯歷史,所以我們的直播就以這首曲子開頭,進入那個波瀾壯闊,群星閃耀的時代
曹操“悲壯”
劉備“難道我等的結局都不如人意”
上次直播中,我們說到漢靈帝劉宏去世,他的長子年僅十四歲的劉辯繼承皇位,朝政大權都在國舅何進與宦官十常侍手中。但何進代表的外戚集團與朝臣聯合起來,想要奪取十常侍的權利,宦官集團自然不甘心放棄到手的利益,兩方的斗爭一觸即發危如累卵的東漢朝廷依舊面臨著內部的分裂與斗爭。
始皇想起了胡亥與趙高,那些愚蠢的東西,你費盡心機爭奪皇位,倒是好好守著啊。
劉邦大漢都要亡了,你們還在爭權奪利,老子要是生在那個時代,定要把你們一個個都砍了
靈帝不喜歡何皇后生的長子劉辯,他中意的繼承人是王美人的兒子劉協,但因為劉辯的舅舅大將軍何進掌握朝政大權,位高權重,因此靈帝到死都沒有定下太子的歸屬。
劉徹嘲諷道“自己立的皇后,自己封的大將軍,居然都無法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