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刺史孔伷擅長高談闊論,夸夸其談,卻根本沒有領兵的能力。”
“陳留太守張邈看不慣袁紹的驕傲自大,經常直言頂撞,袁紹對張邈起了殺心。”
“袁紹與袁術也是妙合神離,爾虞我詐,袁術身為袁氏嫡子卻屈居袁紹這個庶子之下,讓他心中充滿不甘。”
“孫堅剛起兵就以討要賞賜為借口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又殺了南陽太守張咨。”
“關東聯軍懼怕董卓軍隊的實力,屯兵酸棗,無人敢與董卓軍隊交鋒,只有曹操認為董卓焚毀宮室,劫掠天子,引起海內震動,這是與其決戰的最好時機。他獨自領兵往西,在滎陽被徐榮打敗,若不是他的堂弟曹洪冒死相救,曹操就要死在這一戰了。”
曹操想起往事,當時他帶傷回到聯軍,卻被諸多盟友冷嘲熱諷,那時他便知道,欲成大事還要靠自己,聯軍是不能指望的。
“曹操提議諸侯各自防守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圍困董卓,卻沒有人同意。”
“后來,聯軍內部爆發矛盾,劉岱殺了東郡太守橋瑁,聯軍匆匆解散。”
很多人對曹操的印象都是亂世奸雄,并不知道曹操還有這樣大義凜然的一面。
曹操麾下眾多文臣武將卻心悅誠服,他們都是被曹操的大義所吸引的。
天下諸侯多達數十,袁紹、袁術名望高,公孫瓚實力強,劉璋占據蜀地足以自保,而曹操當時卻只是一個東郡太守,最低,潛力最大
秦漢之人卻只覺得眼花繚亂,這些諸侯各有各的問題,自己內部都矛盾重重,如何能合力攻打董卓。
始皇評價道“袁紹沒有足夠的威望鎮壓群豪,這些聯軍還不如當年的六國聯軍呢。”
扶蘇點頭道“曹操倒是一個大義之人,若他能抓住時機,說不定能夠挽救漢朝。”
劉邦看似漫不經心,卻對自己的基業極其在意,他當即問道“這個曹操是不是天幕曾提過”
蕭何立刻從記憶中翻出關于曹操的片段“正是,天幕曾言,他的祖父是宦官曹騰,被追封為皇帝。”
劉邦玩味的看著曹操,此人究竟是忠是奸
孫堅再次北上,打敗了胡軫與呂布的聯軍,率軍進入洛陽,董卓只能帶人逃回長安,但他依舊留下女婿牛輔等人設置重重防線,防備諸侯聯軍攻入長安。
評論區
“胡軫與呂布也是互相扯后腿的典范。”
“他們若是獨立領軍都能得勝,合兵一處卻互相掣肘。”
“胡軫還沒發兵就想要殺一個武將立威,麾下將領對他都心生不滿。呂布則是在軍中散布謠言,動搖軍心,等到孫堅大軍進攻的時候,他們的軍隊根本沒有防備。”
“大名鼎鼎的華雄就是這一戰被孫堅斬殺的。”
“不是關羽溫酒斬華雄嗎”
“你又被三國演義騙了。”
孫策“我父親的英雄事跡為何會被按在關羽頭上”
劉備關羽也是滿頭問號
劉備當時在公孫瓚手下做別部司馬,公孫瓚并沒有加入討董聯軍,因此劉關張根本沒有出現在與董卓對抗中的戰場上
孫策碎碎念著三國演義的名字,似乎想把作者當成猛虎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