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寫了一首詩記錄這一段歷史。
天幕上一行行浮現曹操的詩句。
劉邦“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劉恒“這是說靈帝死后,所托非人,宦官把持朝政,何進想要收回權柄,卻沒有足夠的智謀,如同沐猴而冠”
劉啟“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劉徹“何進猶豫不決,自己反而被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劉詢“何進真是優柔寡斷,胸無謀略,本欲鏟除宦官,反而禍國殃民”
霍光“堪稱漢末史論”
劉秀“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劉莊“董卓之亂,漢祚傾覆,洛陽成灰,百姓遭難”
劉肇“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鄧綏“最后一句,短短十個字,卻讓人忍不住落淚”
始皇“不曾想,這位梟雄還是一位詩人。”
扶蘇“如同記錄歷史一般,看到詩句便能想象到漢末的情景”
這首薤露行是曹操對時局的憂患,以及對國君的哀嘆
如果說薤露行是哀君,那么它的姐妹篇蒿里行便是哀臣
曹操從洛陽逃亡到陳留后,散盡家財,招募義兵,發出倡議,召集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但聯軍懼怕董卓涼州軍的戰力,根本不敢出擊。只有曹操獨自帶兵追擊,卻寡不敵眾,在滎陽被徐榮打敗,若不是曹洪相救,自己也無法幸免于難。
蒿里行便寫在此時。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評論區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前八句是說,關東義軍嘴里喊著討伐董卓,卻各有各的心思,互相觀望,裹足不前。軍合力不齊,無法團結一致,還自相殘殺。
之后,無情的揭露了袁氏兄弟借著討伐董卓匡扶漢室的名頭,行爭霸天下稱孤道寡之實。
最后四句話更是赤裸裸的展現了亂世之中百姓的苦難,讓人聽之斷腸
呂雉“寫的真好”
秦末亂世也是這樣的情景,只是沒有人記錄下來。
蕭何“臣也開始欣賞此人了。”
劉恒“他能看到百姓的苦難,希望他也能真正為百姓著想。”
只有袁紹袁術無能狂怒,“曹阿瞞誣人清白,明明是你挾持天子稱霸天下”
聯軍解散后,曹操回到東郡,打敗于毒、白繞等黃巾軍,被袁紹推薦為東郡太守。
袁紹“呵呵,我就不該多此一舉,給自己留下這么大的隱患。”
公元192年,青州黃巾勢力膨脹,攻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不聽鮑信警告,正面迎擊黃巾軍,最終戰死。一時間兗州出現了權力真空,周邊的諸侯都想將兗州收入囊中,兗州本地的郡守也想要更進一步。
曹操的謀士陳宮便是兗州東郡人,他勸諫曹操趁機入主兗州,以此為根基爭霸天下。曹操也很動心,但他剛剛成為東郡太守,在各郡之中實力不算強大,貿然出頭怕是會被群起而攻之。
陳留太守張邈與弟弟廣陵太守張超手握兩州,守望互助。身在州府的濟北相鮑信也實力雄厚,且此二人對曹操有恩。曹操最開始招募義軍便是在陳留,鮑信在聯軍中最支持曹操的意見,與曹操同生共死,浴血奮戰。
評論區
“張邈就是曹操的天使投資人。”
“鮑信也算曹操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