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的平行時空引起了一陣騷亂,尤其是崇信佛教的時空。他們沒有想到一個佛教的信徒居然如此嗜殺殘暴,不講信義。
“佛祖怎么沒將他收了。”
“他應該下地獄。”
“佛祖連這樣的惡人都能容忍,當真能保佑我等善人嗎”
很多時空的佛教徒中出現了信仰危機
陶謙晚年參與袁紹袁術之爭,被曹操打敗,徐州兩次被屠,兵禍連結,百姓涂炭,陶謙深感自身罪孽深重,憂思過度病逝
陶謙知道,他一死,徐州就會成為諸侯爭霸的戰場,他必須為徐州選一位仁德且有能力的主事人,而經過他千挑萬選后選中的這個人便是劉備
想來沒有人會不知道劉備劉玄德的大名,羅貫中在編撰國演義時,主旨思想乃是尊劉抑曹,書中塑造了一個寬厚仁德,在道德上沒有任何瑕疵的君子形象。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道德,天命所歸,將很多事情張冠李戴到劉備身上。
希望今天的直播能夠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
評論區
“國里的劉備似乎一直在哭。”
“漢室傾頹,他哭。謀士離開,他哭。兄弟戰死,他哭。遭受失敗,還是哭”
“他心軟的不像一個亂世豪杰。”
“成功全靠演戲。”
“史書中的劉備可是喜怒不形于色的。”
“小說中的他卻一直在被動等待,用自己的名聲得到了一切。”
“小說中的他太完美了,是古代儒家文人幻想中的圣主明君,可惜太過完美反倒有些虛偽。”
劉備“羅貫中是吧,記住你了”
他突然跟孫權、曹操有了同樣的感受。
張飛不解“這不是挺好的嗎,大哥就是仁義啊,只不過沒有這么夸張罷了。”
諸葛亮解釋道“太過夸大事實,反倒會引起人的逆反心理,只要找到一點缺憾便會被無限放大。”人怎么可能沒有缺點呢。
劉備“既然我如此完美,怎么就沒有完成大業,興復漢室”
這豈不是最大的諷刺
“國還說劉備是漢獻帝劉協的叔叔,因此被稱為劉皇叔,但史書上并沒有相關記載。”
“劉備能成就大業并不是因為他漢室宗親的身份。”
“劉焉、劉表、劉虞都比他的血緣更高貴,他們怎么就沒有成功。”
“他能得文臣武將誓死效忠只因為他是劉備,文韜武略無所不能的劉備”
劉備“我是姓劉,祖上是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但自從先祖陸城亭侯劉貞被酎金奪爵后,我們這一支從皇室除名,家道中落,根本就沒有族譜。”
況且,若是將所有功業歸于血統,豈不是忽視了我的所有努力
“劉備稱帝后,都沒有確認自己的祖宗,只知道是景帝的后裔,就把劉邦之后的皇帝一起祭祀了。”
劉備心花怒放將來的我稱帝了
難道是大業有成
但他轉念便想到這個消息對現在的他可是非常不利,北有曹操虎視眈眈,南有孫權伺機而動,他雖擁有蜀地荊州兩州之地也只能勉強維持平衡,根本無力對外擴張。
袁紹驚怒交加“怎么可能,劉備是誰,吾都沒有聽說過此人。”
袁術“天下之人同此志向,憑什么朕要被群起攻之”
曹操“劉備稱帝了孤就說天下英雄只有孤與劉玄德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