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
“孔融就是那個時代儒家的代表,仗著自己的出身招攬人心。”
“馬日磾死在袁術營中,劉協本想給他嘉獎,安撫有功之人。孔融卻說馬日磾明知袁術有不臣之心,還與他虛與委蛇,定然也有二心。”
馬日磾“若不是為朝廷盡忠,老夫如何會客死異鄉”死后還不得安寧
“劉表不向朝廷進貢,還自行祭祀天地,禮儀規格直逼皇帝,有人提議將他的行為公之于眾,孔融卻說,要維護漢室的臉面,所以不能公開。”
劉邦“漢室還有臉面嗎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若是孔融在本朝,定然不得重用。”
劉秀“封賞馬日磾就是為了爭取天下士人之心,如此行徑,豈不是將名士推向諸侯陣營。”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伐烏桓,孔融卻上書勸諫,說中原天災頻發,糧草短缺,你卻還要找借口討伐異族。”
劉徹“討伐異族還需要理由嗎,真是比汲黯還要討厭的死硬派。”
“當時天災頻發,國內糧食短缺,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卻多次上諫要求解禁,言辭特別無禮傲慢。”
劉秀“他是仗著曹操不會亂殺名士吧。”
劉莊“我覺得曹操快要忍耐到極限了。”
“最終曹操還是忍無可忍,把他殺了,罪名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
孔子嘆了口氣“不看完一個人的一生,不能妄下評斷,老夫也犯了這個錯誤啊。”
“這樣的人適合教化一方,卻不適合主政理事。”
“他的文章寫的很好,縱橫捭闔,俾睨天下,他也文如其人,剛直不阿,恃才傲物”
“孔融也沒有那么表里如一吧。”
“他給禰衡寫的信里面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這都些都是大實話,但卻與儒家推崇的孝道極其不符。”
“曹操殺他最大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他只投漢室,不尊曹操”
“沒有一兵一權,卻用自己的名氣帶頭嘲諷曹操,他以為自己是在維護漢室的威嚴,其實就是在找死”
“”
始皇“又一個趙括,只知紙上談兵,不堪大用”
黃景仁“百無一用是書生。”
孔融面色一陣青一陣白“老夫再也無顏面對天下人”
他不知道的是,既然他的名聲不再潔白無瑕,曹操也就不會再忌憚他的名望,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青州正式歸屬袁紹,幽州卻還有公孫瓚盤踞其間,時刻威脅著袁紹的北方領土,這讓他不能全身心投向南方與曹操爭鋒。
建安年198年,袁紹再次攻打公孫瓚,公孫瓚手下卻人心離散,無力再戰,他只能寄希望于外援,黑山軍與袁紹有仇,公孫瓚便想要借黑山軍相助,內外夾擊袁紹。
公孫瓚給援軍傳信,約定以火把為信號,兩軍一起出擊,結果這封信被袁紹截獲。袁紹將計就計,設下埋伏襲擊公孫瓚,公孫瓚潰敗,自知無路可走的他在易京自焚而死
評論區
“公孫瓚一個副將被袁紹圍攻,危在旦夕,但公孫瓚不肯派兵救援,他說沒有援軍才能激發將士的勇武,若是發兵救援了,以后將士就有退路,不會拼命死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