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情商,也就韓信能與他一較高下了。”
韓信勿cu,謝謝
“或許不是情商問題,而是貪圖名聲,自視甚高。”
許攸吾說的不對嗎曹操也是個氣量狹小的。
那還要去投靠曹操嗎
天幕將許攸的行徑列舉了出來,天幕下所有人都理解了曹操的選擇。
“辛評的弟弟辛毗在官渡之戰投降了曹操,審配便殺了辛毗全家,這就讓還在冀州的辛評很難受了。”
“本來就不是同黨,審配抓到了辛毗的把柄,當然要直接下死手了。”
“對人不對事,只要你不是我的同黨,你說的任何話都要反對,做的任何事都是錯的。”
始皇“這便是黨爭。”
劉邦“漢末的黨錮之禍就沒有給他們留下任何教訓嗎”
“田豐、沮授等人都很正直,只是袁紹不喜歡他們罷了。”
“明白了,袁紹喜歡的就是郭圖、審配那樣的人。”
“袁紹去世后,是審配與逢紀擁立袁尚繼位。”
“支持袁譚的只剩下一個郭圖,勢單力孤,斗不過審配逢紀。”
“曹操大軍都要兵臨鄴城了,袁紹帳下還在爭權奪利。”
“荀諶呢怎么沒有他的事。”
“在官渡之戰前,荀諶可是袁紹的謀主。”
“荀家乃是潁川大族,荀諶是荀彧的兄弟,他們家的子弟分別投靠不同的陣營,算是為家族留下了足夠的退路。”
“就像諸葛家一樣,諸葛亮投靠劉備,他的兄長諸葛瑾是孫吳陣營的人,而且官至大將軍。”
“他們選定主公后,都是一心一意為主公謀劃的,這點節操還是有的。”
“他們的選擇還是不夠多,誰能想到最后是晉朝統一天下呢”
曹操所以,晉朝到底是誰建立的,又是誰統一了天下
“說白了,荀諶看不上他們那些勾心斗角的小把戲,自然也不會參與其中。”
“荀諶在官渡之戰后神秘消失,任何歷史記載都沒有再出現他的名字。”
“所以就有人猜測,荀諶是臥底。”
“”
荀諶就不能是看不慣官場傾軋,跟祖父一樣歸隱田園嗎
至于袁紹麾下的四員大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顏良文丑戰死沙場,張郃、高覽投降曹操,得到了曹操的重用,終于能夠建功立業,發揮所長。
所以,袁紹身邊并不是沒有人才,只是他能聚人卻不會用人。
張郃“某反正也不得袁公信任,天幕又說了將來的選擇,不如直接投靠曹操,一步到位。”
只是不知,某單槍匹馬前去投奔,曹操會不會重用
高覽與他的想法一樣,他們在袁營都是不受重視的小可憐。遠不及顏良文丑的信任,更比不過謀士們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顏良文丑則是滿心不服,他們將來怎么會死在一個無名小卒手中。
此時劉備還在顛沛流離中,關羽也沒有任何亮眼的戰績,自然名聲不顯。
官渡潰敗后,袁紹身體迅速衰敗,時常吐血。冀州各郡縣見袁軍被曹操殲滅,立刻另謀出路,紛紛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