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隨著高樓拔地而起,大家住在城市里,不讓燃放煙花爆竹,親友多在外地,家中也不似從前那般熱鬧。
過年困了就睡,也沒什么講究,年味淡了。
卻不成想,自己能在古代再過一個古樸的年。
“年后你的學院就建立得差不多了吧”哥舒琎堯問。
庭淵嗯了一聲“說是二月就能完工,三月即可開學。”
哥舒“名字想好了嗎”
庭淵點頭,早就想好了,“叫希望書院。”
哥舒“希望。為什么叫這個名字,有什么寓意嗎”
庭淵道“有,心中的盼望、期望。來讀書的孩子,他們帶著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盼望,將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為百姓謀福祉的期望,他們是未來的希望。”
聽了他的解釋,哥舒道“說得好。”
這與其他的書院不同,沒有任何階級思想,免錢入學。
“少年強,則國強。”
庭淵早就將現代的漢語拼音和常用字編著成冊,讓大家可以快速提升自己識字的能力,做到快速掃盲。
其中也離不開哥舒的大力支持。
學院是他們一同承建的,他也希望能夠從中選拔出不錯的苗子,將來能夠入朝為官,真正為百姓謀福祉,而非像現在這樣,教育資源被貴族壟斷。
他與庭淵雖是不同教育下的產物,但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期許,庭淵的理念與他不謀而合,這也是兩人為什么能夠成為好朋友。
庭淵決定承辦學堂,廣收學子,是因為發生在杏兒弟弟身上的事情。
她弟弟八歲還沒啟蒙,附近學堂根本不愿意收,杏兒帶著弟弟去了多個學院,都被拒絕。
庭淵了解到學堂有不成文的規定,超過七歲未曾啟蒙的學生,一律不收。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不識字,家里窮拿不出錢,沒學堂收,過了年紀即便是有錢了,學堂也不會招收,錯過了讀書的機會,就等于被判了死罪,這輩子都很難跨越階級。
這條規定的背后,其實是社會需要底層勞動力,如果他們都能向上,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那這些貴族,他們能壓榨誰,奴役誰又能掌控誰
從前女君時代,教育平等,百花齊放時,貴族們的日子并不好過,如今權利重新掌握在他們的手里,他們不會允許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不會再想回到女君存在的時代。
庭淵建學堂時,也曾考慮過這種問題,若是觸及了上層貴族的利益,必然要被當成靶子,到時候他的日子不好過。
哥舒堅定地站在他的身邊,告訴他,只管按照自己想的做,剩下的一切由他處理。
庭淵不知道哥舒是什么來頭,但他選擇相信,即便沒有哥舒支持,他也要建。
二月學院正式建成,教書先生也是哥舒琎堯安排的,庭淵不知這些教書先生是什么人,但他能從他們的談吐中感受到,這些人學識必定不凡。
學院開學前,哥舒給他們做了引薦。
這些來學院教書的先生,都是哥舒早年結識的好友,他們多數家境清貧,科舉沒能拿到好的名次,這些人非常尊敬哥舒。
哥舒早年備考與他們在京中相識,多年來一直不曾斷聯。
他們不愿與權貴為伍,雖清貧,卻有骨氣,如今哥舒給他們工作,讓他們教書育人,也不算淹沒了一身的才華。
庭淵越發覺得哥舒來頭不小,但他窺探不透,哥舒從不說,他的這群朋友也不愿說起哥舒的身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庭淵有,哥舒也有。
學院順利開學,吃住學院全包,由庭淵出錢,但不白給他們這個機會,得與學院簽訂條約,學成后,無論將來如何,需雙倍償還學院培養他們花銷的資金。
哥舒知道,這條約對君子有用,小人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