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目前只有一個供銷社,就在島西面,跟南營公社緊挨著,姚海蕓小時候還不叫供銷社,叫漁聯社,1956年改稱為供銷合作社,島上無論大人小孩,閑來無事都喜歡去逛逛,就算買不起,光看看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也夠飽眼福了。
自行車內胎徹底沒氣癟了下去,推著走了一段路,姚志能看著外輪胎轉一圈壓出一個印,有些心疼,內胎好補,外胎就沒那么容易了,真壞了換一個挺貴的。
瞧見前面的供銷社,姚志能停在了路邊,跟妹妹說“快去吧,你手里有錢吧”
“有。”
姚海蕓點點頭,抬腳走向供銷社,想到后天就要來上班了,她目光多了層探究,更加仔細去打量這座建筑。
供銷社過去跟島上絕大多數民居一樣,用的都是海草草苫頂,前年因為臺風導致倉庫進水,大改造過一回,現在屋頂全換成了灰瓦,氣派多了。
姚海蕓之前經常以顧客的身份來買東西,那會兒她只覺得供銷社的業務很有意思,比她以前玩的經營類游戲要真實有趣,哪想到有一天她會成為島上的供銷社主任。
她來得晚,供銷社已經下班了,就剩一個準備鎖門的售貨員,看到她進來又回到了柜臺前,“看看要點啥”
姚海蕓第一次見他,男人留著短寸頭,平額頭吊梢眼,頻繁眨眼間流露出幾分狡黠。
她抬頭看向男人身后的展示柜,掃了一眼,輕聲道“家里的自行車內胎漏氣了,想買幾貼補胎片,有嗎”
只見柜臺后滿墻的木質格子架,上面依次陳列著種類豐富的商品,正中央從左往右看依次用紅色大字寫著煙酒副食、日用百貨、水果蔬菜、布匹鞋帽、油鹽醬醋。
武鎮川記性好,很快就想起補胎片放哪了,蹲下找了起來,邊找邊問她,“你要幾個”
聲音從柜臺后傳出來,姚海蕓想了想回答“兩個吧,兩個應該夠了。”
武鎮川從最里面扒拉出來車胎貼片,站起身,聽到姚海蕓只要兩個,他皺眉咦了聲,直搖頭,“妹子,兩個不夠吧,萬一輪胎漏氣的地方多,兩個補不完,買四個更保險,買八個更好,家里留著備用。”
這不漏痕跡的推銷方式,姚海蕓被逗樂了,“八個太多了,就買四個吧。”
武鎮川從一張16片的補胎片中給她平均撕出來四片放到柜臺上,“一片四分錢,四片一共一毛六分錢。”
說完補充問道“那膠水要嗎補輪胎可不能缺了這個。”
姚海蕓掏出兩枚一毛的硬幣遞給他,“膠水家里有,不用了。”
武鎮川找給她四枚一分的硬幣,“找您四分錢,錢拿好,東西拿好。”
姚海蕓道了聲謝,轉身出了供銷社,兄妹倆見了面繼續往家走。
南營島地形復雜,中間有高大的月牙山,把東西兩側的東溝村和長橋村隔絕開來,漁民多居住在地勢平坦的海灣里,姚海蕓所在的長橋大隊就在西海灣,第二戶。
夏天天氣熱,飯點大家都端著碗出來吃,坐在海帶晾曬場邊緣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微咸涼爽的海風吹來,舒坦極了。
借著天邊還殘留的晚霞余光,姚海蕓看到了在人群中的姚昌盛和馬蘭英,還有她嫂子徐友月,侄子皮蛋抱著碗咕嚕嚕喝著湯,侄女點點躺在涼席上已經睡著了。
皮蛋,大名叫姚寶瑞,是姚志能的大兒子,此時嘴里正嚼著脆生生的海蜇,咯吱咯吱的,小孩子嫌嚼這玩意費勁,嚼吧嚼吧就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