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兩年的賬簿,姚海蕓再次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重任,首先最重要的肯定還是還貸款掙錢,掙錢才是第一等要事。
要想掙錢,自然要從供銷社當前的收入來源入手。
姚海蕓分析了下,當前供銷社主要的收入來源有四部分,第一是農副產品的購銷,即從生產隊收購農副產品,再銷售到城市里,從中賺取差價。第二是常規的農資銷售,除了常規農具,化肥和農藥,南營島生產隊對海帶養殖工具的購買量一直很高。
第三是門市部日常零售收入,第四是再生資源。
農資銷售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除非過幾年島上養殖風向發生重大變化,否則近幾年大概率還是海帶養殖占據主要地位,隨著今年海帶養殖收入的增加,生產隊養殖海帶的需求量會增加,但整體起伏不會太大。
再生資源說白了就是廢品回收,也賺不了太多。
門市部日常的零售收入,這方面可以花心思,但也不能太強求高收入,畢竟整個南營島的經濟水平在這擺著,漁民口袋沒錢,就是想買也有心無力。
姚海蕓想了半天,只有農副產品購銷或許可以扭轉供銷社負債的局面。
南營島有什么海產品。
海帶,對蝦,青花魚,這些都是南營島常規的購銷商品,但在市面上的競爭力很弱,難以打出名氣,也賣不出高價。
要姚海蕓說,島上還是刺參,海膽和鮑魚,雖然在他們漁民眼里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這些在城市里可是非常受歡迎且價高的海產品。
即使后面水產養殖大發展,會出現大量的養殖海參,海膽和鮑魚,但在純野生的海產品面前,依然是差了一截。
受活體海鮮運輸技術的限制,加之這部分海產品產量太少,南營島一直沒有這部分海產品的購銷計劃。
如果她能找到合適的海鮮運輸條件和收購商,那她就能把這部分海產品賣出去了
姚海蕓還記得隊里去年曾買過兩臺潛水器用來捕撈,因為新鮮,潛水器剛買回來那會兒隊里很多人都去參觀了,她也看過一眼,不過后來開學她回了學校學習,后來生產隊到底用潛水器捕了多少東西,誰是潛水員,她也沒關注過了。
如果她提議合作,愿意收購他們捕撈來的海產品,島上的生產隊應該都不會拒絕。
姚海蕓這么一想豁然開朗,是啊,她怎么忘了海島最大的優勢。
除了供銷社外部創收,供銷社內部的改革也刻不容緩,像鄭軍李廣平之流,這種供銷社的蛀蟲,她早晚要揪出他們的狐貍尾巴依法懲處,不能讓他們繼續在供銷社蹦跶了。
在那之前,她要掌握確鑿的證據。
供銷社崗位一直是國家統一分配,作為固定工,甭管供銷社經營情況如何,該發的工資該有的待遇都要有,這也是鄭軍和李廣平肆無忌憚的原因之一,因為她沒有資格開除,除非他們犯了重大錯誤。
看著眼前的負債,姚海蕓想想就頭疼,一到下班時間也沒多待,飛快溜了。
姚海蕓下班回家的路上,離家里還有一段距離,老遠聽到樓頂上有人喊她的名字,她抬頭一看,面前這個長著可愛娃娃臉的嬌俏女孩正是她快半年未見的好朋友姚潤喜。
姚潤喜坐在自家房頂上,一邊揮手一邊大聲喊“海蕓”
姚海蕓聽到聲音面上一喜,急忙朝她家走了過去,姚潤喜踩著木梯子慢慢下來,親切地挽著姚海蕓的胳膊,“我就猜到你這個點該下班了,一直在房頂上等著你呢。”
久別重逢,姚海蕓也很開心,忙問道“你什么時候回來的我媽說你們去青虹島了。”
姚潤喜的父親姚大勇是油匠,通俗點說就是給家具上漆刷銅油的,誰家打了新家具,需要幫忙上漆畫圖案的,都會找姚大勇。
姚大勇雖然是生產隊的一員,但一般不需要干農活或者在海上工作,只需要每年年初跟生產隊簽個協議,每年交多少錢給隊里,生產隊再按照這個錢給他們記工分。
姚潤喜母親去世得早,姚大勇帶著女兒生活,因為南營島本地每個月能接到的油匠活有限,為了生活,他經常是幾個島來回跑,一般一去就是一個多星期,吃住就在雇主家里。
姚潤喜初中畢業以后也跟著父親做起了油匠工作,距今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了,如今也是一位非常成熟的油匠匠人了。
“今天下午剛坐船回來,回來的路上在碼頭那邊買了點葡萄,你嘗嘗,挺甜的。”
姚潤喜掀開一直蓋在果盤上的草編蓋子,推到姚海蕓面前,“別跟我客氣。”
兩個人從上小學開始就是很好的朋友,一直當同桌,姚海蕓在她面前也不拘謹,大方吃起了葡萄,輕聲問她“這個月還要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