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康熙說讓他去玩,但胤祚也沒有真的去玩開玩笑,他才剛過來。
胤祚一個翻滾就把康熙榻上疊的整整齊齊的被子卷開,整個人嚴絲合縫的裹著,只露出一個腦袋“皇阿瑪,我們下一次要換什么東西啊。”
除了第一次他花掉了五十能量之外,胤祚決定之后自己兌換的時候都和他皇阿瑪商量一下。
因為之后兌換東西只會越來越貴,又不像是黃河決堤一樣擁有指向性,萬一他花幾百上千的能量值兌換了一個現下用不到的東西,別說康熙罵他了,他自己都覺得不應該。
“這個我之前已經想好了。”有他在身邊打擾,康熙的奏折也看不下去。
青年將手中的折子一合,放在了桌上,“你去找找有沒有什么能讓糧食增產的法子或者有沒有什么神種。”
在現代,除了和農業相關的人員,年輕人不算是五谷不分,但也絕對不能說了解,胤祚便是如此。
來到這里之后,先不說他今年才五歲,根本就沒人會和他提起這些。
就算提起,最多也只是說一聲,今年大旱糧食減產,今年洪災糧食減產,今年風調雨順,糧食收成不錯。
這也導致他對于現在的糧食只是有個大概的印象,但要說具體的“畝產多少才算是神種啊。”
想了想,他又換了個問法,決定等之后自己去對比“現在一畝地能產多少糧食啊。”
康熙敲了敲膝蓋,幾乎不用思考“兩石,這還是收成好的時候。”
胤祚平日很少用到這么大劑量的單位,在腦海中換算了一下“也就是三百斤。”
還得是收成好的時候。
但即使對這些不關注,胤祚也記得現代一畝地的產量大概是現在的三倍有余。
小麥什么的就不說了,還有玉米,土豆,紅薯等下。
胤祚很疑惑“連土豆和番薯都也只有兩石嗎”
不應該啊。
宮中原本是沒有土豆和紅薯的,這兩種東西還是胤祚之前想吃,疼愛他的德妃根據他的描述專門讓家族去找的。
因為宮中的一切都是按份例,一些在平常人家看來很常見的食物就從來都沒有出現在宮中過,于是胤祚也只以為這兩種和蒜頭之類的食物一樣,因為可能會產生氣體而沒人食用,一直沒聲張過。
這下愣的反而是康熙了“土豆和紅薯”
胤祚對于這些是真的一概不知,他不知道土豆和紅薯是十六世紀后期才傳入中國的,距今才幾十年,知道的人根本就沒多少,還以為這兩種食物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就算不是土生土長的,應該也長了很多年了。
不然母妃怎么一找就找到了。
對德妃對他的溺愛之心還是不清楚的胤祚十分理所當然的開口“是啊,就在兒臣的小花園中種著的,之前的地鍋雞中您夸過軟糯香甜的就是這兩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