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去元宵宴會之前,胤祚先收到了一份禮物。
“扎克巴伊克”胤祚一頭霧水,“這是誰”
聽著并不像是漢族或者滿族的名字。
“是科爾沁來的親王世子。”因為禮物是直接送到阿哥所的,所以秋夜找了個小太監過來傳話,告知他此事,免得之后別人提起胤祚還不清楚狀況。
小太監按照給扎克巴伊克親王世子送禮的下人所說的復述了一遍,爭取做到分毫不差,一字不漏,“世子說是為了感謝阿哥您所研制的毛線制法。”
隨著除夕胤祚成為恒貝勒,他在這段時間門制成所有的毛線也被康熙送往了蒙古,只等著年后恢復上朝再談論此事。
這涉及到滿族和蒙古族的外交關系,而這個問題一向都被視為大事,只是上幾封折子是說不清的。
胤祚一開始還期待著動靜,后來被上課瑣碎的事情所困擾就漸漸忘記了,但現在太監一提他便又重新想起“就這件事啊。”
算算時間門也的確差不多了。
蒙古貴公和福晉們出手大方是滿宮皆知的,所以即使是擁有不少好東西的胤祚一時之間門竟也有些期待這位世子給他送的禮物。
畢竟現在剛巧還趕上元宵節,送禮肯定都是送的雙份。
“禮物已經被秋夜姐姐收入庫房了,但她讓奴才拿了一份單子過來。”小太監雙手將單子送上,接著才賠著笑說,“奴才拿單子的時候看了一眼,整整一大箱呢。”
現在送人禮物一般都是拿精致的木盒贈送,能夠塞滿一大箱估計得有不少些特產了,不會還給他塞了牛肉干吧。
胤祚一邊想著一邊查看手中的單子。
好家伙,黃金冠,大東珠,珊瑚叢。
光這排前頭的這三樣,每一個拿出來都價值千金。
大方,真大方啊。
“行,我知道了。”但即使心中竊喜,胤祚的面上卻也沒有表現出來,而是讓小泡子給他塞了個紅包,將人揮退。
倒不是不想親眼看看,而是因為馬上就要到元宵宴會的時候了,再不動身就來不及了。
這次不需要他們去太子處匯合,自發前往便可。
元宵宴會位置不像除夕晚宴一樣位于大殿中,而是在室外,說是宴會,其實也不盡然,用燈會更恰當一些。
眾人到了后便可以四散開來,三兩好友聚在一起,最后吃碗元宵便是。
四散開來為的是去賞花觀燈,畢竟元宵節又被某些地方稱之為燈節,最重要的便是看那造型各異的燈籠。
出發前胤祚還有些嫌棄“元宵節回回都是那些東西,兒臣不僅吃膩了,還看膩了。”
這只是一種夸張,御膳房做的元宵還是很好吃的,甜口咸口皆有,只不過咸口一般沒人會食用,畢竟這里算是北方,還是吃甜口的居多,而夠資格參加元宵晚宴的高位妃嬪一般都是滿族人,打小在四九城長大,口味早就被同化了。
但去個各宮發湯圓的時候,甜咸湯圓要的倒是大差不差。
胤祚說這話的重點是在看膩上面。
畢竟元宵節,最重要的就是闔家歡樂,所以演奏的曲子來來回回就是那么幾首,其中還必定會有一出福祿壽的燈展,簡直就和春晚最后的倒計時差不多。
第一次參加是新奇,第二次參加是饒有興致,第三次第四次參加那可不就只剩無聊了。
燈的樣式也大差不差,畢竟全天下最好最漂亮的燈恐怕都聚集在了這里,已經見識過的東西再見就沒有那么驚艷了。
說起來也只有猜燈謎更有意思些,可偏巧胤祚并不擅長這個,每年都只有在旁邊給人鼓掌的份。
德妃坐上轎輦,神色淡然“今年不一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