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個太子即使有意收斂,卻也已經有了不少門人,所以他辦起事來行云流水,暢通無阻。
而胤祚雖然被皇阿瑪親口說了不能列為繼承人,但卻也被皇阿瑪親口承認了他的寵愛。
尤其是那些一品二品三品大臣,就更想和胤祚打好關系,畢竟有些時候,這關系可是能救命的。
讓他們被問責的事情,說不定胤祚在從阿瑪旁邊說上兩句,就會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沒看這次一有機會,扎克巴伊克世子就送了重禮。
胤祚之前還胡思亂想說扎克巴伊克世子會不會在里面塞牛肉干,這話要是被太子聽到,估計真要忍不住笑出聲。
人家可生怕禮不夠重,哪里會做這種糊弄他的事。
但見面前男孩眼眸中一片純凈之色,太子最后還是轉移了話題。
“之前推廣的土豆,現在靠南邊一點的城鎮已經有快長成的了。”太子也關心著這事,所以基本上有什么消息都能第一時間聽到,“聽說當地人將此奉為神跡呢。”
說是胤祚阿哥為土地公顯靈,為他們求來了食物之類的話。
太子沒有嘲笑那些農戶們的夸張,因為他深知百姓的不易,能夠有充足的糧食,便是能讓他們開心一年的事情。
胤祚一聽這個就不困了,立刻坐直身體“怎么樣,產量夠嗎”
他種土豆時其實沒怎么操心過,畢竟他也不求收成,只要土豆能長出來,時不時給他加個餐就足夠了。
但百姓們不一樣,胤祚生怕他們種的收成不好,他們也只會比胤祚更怕,肯定日日精心伺候著土地。
太子笑著點頭“夠,那地方本不適合種植,所以年年都收成不好,也是這樣,那知府才在親自見了土豆之后求皇阿瑪,讓他們那個縣先開始種植。”
所以土豆的產量對于一直缺糧食的那個縣來說,可不就是神跡了。
畢竟從古至今,他們世世代代都知道,他們的土地不適合種植糧食。
“皇阿瑪在莊子種的土豆也快長成了吧”胤祚掰著手指頭算著,“差不多再過一月就可以了。”
這些土豆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做種的。
這些種子才會被發往各縣各地,分給當地的農戶。
第一年肯定不會讓全國都知曉土豆的名字,因為沒那么多土豆,但等到第二年就不一樣了。
到時候,估計家家戶戶都能吃上土豆了。
畢竟土豆好儲存又好運輸,即使是在古代從相鄰的地方購買也不是難事。
只是人們還是習慣了吃米和面,胤祚也沒打算讓他們全部種土豆。
到時候和紅薯一樣,屋前屋后種一些就可以了。
紅薯就得更慢一些,因為紅薯苗要在一月份開始培育,現在還沒到時間,也育不好。
“那差不多就是四五月份了。”
明明只是普通的季節,但卻在有了期待之后,被賦予上不同的含義。
胤祚眼睛亮亮的“到時候,我們是不是就要去蒙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