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祚和康熙商討完畢之后,便沒再提起過這事,兩人也沒有在吃飯前先去集市逛一逛的意思,而是轉頭去了酒樓。
胤祚沒聽侍衛的推薦,而是去了另一家。
難得出來一趟,胤祚挑的酒樓當然是挑的好的,他早就打聽過的“這里有一道燒白,聽說很是不錯。”
燒白有甜有咸,這里說的就是咸的做法。
有兩種不同的做法,燒白是重慶和四川那邊的叫法,現在這道菜也還叫這個稱呼,只不過在之后的幾百年,他慢慢的被另一個名字而取代。
梅菜扣肉。
本來燒白和梅菜扣肉應該是不同的,燒白多了一份炸制的環節,而梅菜扣肉只需要先煮再切,最后再上鍋蒸即可。
最重要的是梅菜扣肉下面必定會扣著一份梅干菜,而燒白有的是純肉,有的下面會扣上咸菜或者芽菜。
可這里不是四川,不是重慶,也不是江浙地區,也沒什么正宗的做法,于是大家都叫他燒白。
而等到過幾百年呢,原本的燒白就又叫成梅菜扣肉了,即使其中其實有著不同,但外行人也分辨不出來。
胤祚是向大阿哥打聽的這家酒樓,可是被描述的具聲具色的大阿哥饞的不行。
說是肥肉軟糯,筷子往上輕輕一劃便自動分開,入口即化是最基本的,配著米飯和梅干菜一起送,入到口中時,只能感覺到充斥著整個嘴巴的油潤香氣,卻感受不到肥肉的存在。
瘦肉更是點睛之筆,已經蒸的一捅就散,但吃到嘴里的時候還有那種一絲一絲的感覺。
梅干菜更是好吃,經過長時間的蒸制,已經吸滿了肉汁,咸香咸香,又格外鮮亮。
胤祚想的不行,甚至還在宮里的時候就點了一道梅菜扣肉來嘗嘗,只不過無論怎么吃,都感覺吃不出來那種特有的味道。
就好像別人吃過的,總是要比他吃過的更好吃,大阿哥嘴里的酒樓就是要比御廚厲害。
康熙不知道他這是什么心理“外面的人都打著御廚的招牌來做飯,那肯定是因為御廚要比他們做的好,才會用御廚的招牌。”
一個個明朝御廚,或者是從宮里出來的老人,又或者是御廚家里祖祖輩輩傳來的秘方。
胤祚不管“反正來都來了。”
就快點點上吧。
他們兩人當然不止了一道燒白,其他的這家店的招牌也點了不少。
胤祚甚至還看到了一道洋風料理,這讓他可是新奇的不行。
被他詢問的店小二很是淡定,回復他的口吻也很熟練,一看就知道被不少人所問過“我們老板之前是船夫,在出海的時候遇到了商隊落水的老板娘,救上來才知道她是大不列顛的人。”
兩人的感情故事就不說了,總之他們店內有一道洋風料理名為昨日風雨,就是為了紀念兩人的相遇。
光從這個名字上來說,胤祚完全猜不到這個料理是由什么做的,但他仍然很感興趣的點了一道“嘗嘗看。”
總不能給他上來一道煎牛排吧
這家店的上菜速度還是挺快的,菜吃著也是很有鍋氣,味道,火候,甚至是菜的薄厚,都把控的很好。
前面的幾道小炒胤祚都覺得很不錯,那道束草百合更是讓他驚艷,明明只是一道素菜,但吃起來卻滿口清香。
“但是這個束草百合明明就是素炒百合嘛。”起了個這個名字,他還以為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