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何勇波是廠里包裝車間的正式工人。大嫂徐大妮是郊區公社的村民。兩人有一個5歲的兒子,小名大寶,已經在上育紅班。
二哥何勇濤是農副產品收購站臨時工。二嫂江美菊沒有工作,但她親爹是收購站的站長。二哥家有一對6歲的雙胞胎女兒,叫寶珠、寶玲。同樣在上育紅班。
三哥何勇海單身,在外面當兵,平時很少回家。但她跟原身的關系是最好的。
而原身的親爹在廠里是面粉操作車間的工人。親媽則是在包裝車間當臨時工。
這情況聽著很不錯,但實際情況卻是,除了三哥外,剩下10口人住在一間只有30平的屋子里。這屋子是廠里分配給何父這個老工人的。當初分配只有一間屋,沒有任何隔斷。
隨著孩子長大,現在30平的房子用木板隔成四間房。一間給大房,一間給二房,一間是用來堆放雜物、飯桌的所謂客廳,平時三哥回家也在這個客廳打地鋪。還剩一間則是原身跟父母的房間。
沒錯,原身18歲了,居然還跟父母一個房間。兩者之間平時就用一道布簾子隔著,出入也單獨給她弄了個門簾子。但是,一點兒隱私都沒有。
這也是何玉燕最難以釋懷的地方。試問,誰能一下子接受自己從別墅業主,變成只擁有一個床板的小可憐呢
“燕子,對之后你有個啥想法”
午飯吃的是二合面饅頭跟雜菜湯。這饅頭何玉燕吃不慣,就把饅頭撕成條狀,放到菜湯里面泡軟。就這伙食,也比隔壁老是吃窩窩頭的靳大媽家要好上不少。
聽到二嫂江美菊的問話,想也不想直接來了句“我先去打聽一下其他廠子的招工。”
她一個現代人,連雜草跟禾苗都分不清。真下鄉了,不止給老鄉添麻煩。自己也得脫幾層皮。而且聽說下鄉的人甚至還沒二合面吃。頓頓窩窩頭、野菜團子混著吃。
不想下鄉那就只能去找工作試試。實在不行,她媽還在托人給她找對象呢。
“找工作挺好的。我也讓我爸問問。到時候要是找個好對象,工作有了,對象有了,多好啊”
江美菊這話一說,徐大妮就嘲諷道“就你那摳門精一樣的老爹,哪可能那么好給小妹找工作。”
徐大妮說著,討好地對何玉燕笑笑“小妹,要我說。你長這么漂亮,隨隨便便就能找個好對象了。”
想到之前洗菜時聽到的那些話,徐大妮更加殷勤起來“真的,小妹。嫁人多好啊你看我,要不是嫁人哪能變成個城里人呢”
找對象這條路自然也在備選范圍。但是,即使要嫁人,何玉燕也不樂意跟徐大妮沾邊。于是,撇開頭看向親媽。
何母對于女兒找工作或者嫁人都是贊同的。她三個兒子因為各種原因都沒下鄉。自然也不樂意唯一的閨女下鄉。
“好了好了。嫁不嫁人的事兒,你個大嫂子怎么能在小姑子跟前說。早上不是讓你別管燕子的事兒嗎”
徐大妮一聽到何母批評的話,立刻縮起脖子。低頭就開始照顧兒子起來。
這副低眉順目的模樣,看得何玉燕直皺眉。
說是說找工作,但何玉燕對這個年代還處于兩眼一抹黑的情況。
于是,吃過午飯,她直接回屋里找了個破布包。揣上僅有的一塊二毛五私房錢就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