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燕走上前,把手里一個紙包遞了過去。
他們計劃給大雜院幾家人一家送一小包喜糖。東西不多,價格也不貴,算是打個招呼。
馮大媽還想推辭,何玉燕已經拉著顧立冬走到隔壁沈家。
沈家這家人何玉燕有印象。沈父是機床廠保衛科副科長,沈母在家沒有工作。而他們的獨生女兒沈清清,在國營飯店后廚工作。也是她讓大雜院眾人知曉相親事件的人。
顧立冬跟她提過這件事情,何玉燕也對沈清清有點好奇。
不過沈清清并沒有在家里,聽說是去了親戚家。放下喜糖后,他們夫妻去了趟西廂房的邱家。
之后是去正房耳房的胡家、西廂房的邱家、東廂房的孫家、許家。
走了這幾家后,二院就剩下董家、以及住在正房東耳房的林老爺子家沒有去。
董家他們是不打算去的,而林老爺子這段時間在外地女兒家,所以暫時沒有見面。
二院的拜訪完,小夫妻兩人就跨過垂花門到了前院。
前院倒座房一共有四間屋子,住著三戶人家。老趙家住在里頭兩間,接著依次是錢家、呂家。
其中,老趙家是整座大雜院人丁最興旺的。同時也是大雜院的管事二大爺、二大媽。
“哎喲,怎么這么客氣啊”孔大媽見他們提著東西上門,二話不說就走過來,伸出雙手就想接過何玉燕手中提著的紙包。
就這么一個動作,何玉燕就知道這人不太能處。
孔大媽的男人趙大爺正坐在廊下的椅子上抽著煙。估計是看出了何玉燕的不樂意,這大爺干咳兩聲“春花”
這話一出,孔大媽終于收斂了起來,訕笑著舉起手抓了抓頭發。
那頭,趙大爺已經拉著顧立冬開始訓話“立冬,既然結婚了,就更加要好好工作。努力工作,養活妻兒。為祖國、為單位、為咱大雜院多做貢獻。不能辜負大伙兒對你的栽培”
何玉燕看到顧立冬并不想聽對方的長篇大論。于是直接上去打斷“立冬,還有兩家沒走了。”
顧立冬立刻點頭,跟趙大爺說要去隔壁兩家拜訪,就拉著何玉燕去了錢家。錢家之后就是最靠近大門的呂家。
他們走動的時候,孔大媽早就湊到自家男人跟前嘀咕“立冬這小子不討喜,找個媳婦也不是個懂事的。”
趙大爺冷哼“要不說家里還是得有長輩看著才成。沒有長輩看著就是不像話。”
拜訪完鄰居回到家里的小夫妻,可不知道趙家在背后的嘀咕。反正給鄰居送完喜糖,結婚這個事兒基本上就完成了。
這個時候太陽已經下山,顧立冬把堂屋的燈泡拉亮,直接說道“趙大爺跟孔大媽就這樣,咱平時不用親近,遠著些總沒錯的。走了這幾家鄰居,就董家、趙家要特別注意。”
何玉燕聽著顧立冬絮絮叨叨說著大雜院這些人家的背景,連連點頭。反正她嫁過來了,以后這些人都是鄰居。能處就處,不能處她也不會委屈自己遷就別人。
“這大雜院的鄰居,男人大多都在廠里工作。大雜院這幾家,除了我們家、沈家、林老爺子家是自家產權。其他家的房子都是廠里的資產。”
這個事兒沒結婚前,何玉燕就知道了。他們現在住的這間西廂房,以及隔壁的西廂房耳房,兩間屋子都是顧家老爺子的。老爺子去世后,顧立冬就繼承了這兩間屋子。
“哪天院里誰家跟人換工作或者換房子,鄰居就會變。所以,你跟他們相處的時候不用委屈自己。”
這年頭是沒有私人房屋買賣的。一家人如果要換房子,都是找到合適的后,跟人家對換的。工作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