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張掖郡已是三月半,漫漫黃沙和荒野戈壁在這里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牧草新綠和水澤豐盈。
春風吹動水波,經過嚴冬依舊挺立的水草下已發綠芽,長腿水鳥窩藏在其中,在人聲趨近時,它們嘎嘎大叫著躥了出去,踏碎湖面的漣漪,在一連串的水花聲之后,水鳥消失在水面上。
駱駝群踏進湖里喝水,奴仆提著水桶打水倒進陶罐里,隋玉和宋嫻各拿根木棍撥開水草叢,果不其然,枯黃和新綠之間藏著淡白淡青或是烏麻色,走兩步就能發現一窩鳥蛋。
“別撿完了,給水鳥留兩三個孵蛋。”隋玉說。
宋嫻點頭,她屈著身子撿鳥蛋,說“張掖真是個好地方。”
是啊,有汪洋湖泊,河道密集,地勢平坦,草場廣闊,一場春雨后,牧草和莊稼將肆意生長。這里既能種麥又能種稻,魚蝦不缺,牛羊遍地,堪比關內江南。
晚霞倒映在湖面上,湖光水色絢爛,在某一剎那,一輪圓月闖入湖面。
月亮的光輝取代了晚霞的盛光,湖邊燃起篝火,搭起了帳篷,駱駝或站或臥分散在草地上休息。
一艘扁舟從東邊劃來,撒網的漁夫遙遙高聲問“客家,買不買魚”
隋玉和宋嫻循聲望去,見有客商過去問價,二人撥了撥烘蛋的火灰也起身過去。
“老翁,魚怎么賣”
“論斤稱,一錢二斤。”
比敦煌的魚價便宜些,隋玉看了看老翁手里提的那條大鯉子,說“我要這條。”
“好嘞,這是我今晚逮的最大的一條魚。”老翁提起秤桿稱重,說“十二斤三兩,算你十二斤。”
說罷,他大力扔魚上岸。
隋玉去撿魚,宋嫻付錢給老翁,后來的客商也在買魚,都不如她們買的魚大。
又來一艘扁舟,還沒靠近,漁夫就開口搶生意。
隋玉拎著魚走了,宋嫻還蹲在湖邊圍觀。
“客家,買不買豆腐豆腐燉魚最好吃。”小販頂著夜色從城里出來了。
還有賣油賣米賣姜蒜和蘿卜的,賣鞋賣成衣的婦人也不少,一時間,湖邊熱鬧得宛如集市。
隋玉買下七斤豆腐,先煎魚后加水煮沸,添上姜片去腥和粗鹽調味后,豆腐切成小塊全部倒進去,滿滿當當一大鍋。
宋嫻回來了,她走到火堆邊撥開火灰,用筷子挾出烘熟的鳥蛋,鳥蛋殼薄,一捏就碎,她嘗了一個,烤的鳥蛋比煮的鳥蛋香。
“吶,玉妹妹,你嘗兩個。”她捏著兩顆去殼的鳥蛋遞到隋玉嘴邊。
鳥蛋不噎人,一口一個,隋玉咽下后,再次說“張掖真是個好地方。”
“可惜我們無法搬過來。”宋嫻屈膝坐下。
隋玉微微一笑,她倒是有些想法,今年去長安一趟,多進些貨賣去西域,到時候把關外的貨賣了,她騰出一部分錢再在張掖蓋座客舍。
在張掖有了自己的客舍,她以后再
走商,路過這里就不用再住在野外。
鍋里的魚湯冒出香味時,隋玉做出決定,以后她出關一趟進關一趟,買進賣出賺的錢用來買駱駝擴充商隊,客舍賺的錢就用來再蓋客舍。
或許等她老了,從太原郡到玉門關,乃至樓蘭和龜茲都有她的房產,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