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給爹娘各準備一身棉衣,再有棉被一床,兄嫂他們都沒有啊。”隋玉先跟他交代好,“這事你處理好,別讓人跑我面前討要。”
“好。”趙西平再次應下。
這種事隋良不插言,小崽看了看,他埋頭大口干飯。
三天后,隋良收拾一大筐干糧和鹵肉鹵雞,拿上隋玉先給他做好的一身棉襖棉褲,他帶走十頭駱駝,跟著五個鏢師一起離開敦煌城。
臨近十月,麥子黃了,黃豆的豆莢也鼓了起來,到了秋收時節,但家里人手不夠用,趙西平只得再雇二十個幫工幫忙收莊稼。
從關外來的仆婦骨架大,力氣也大,她們學會彈棉花后,沉重的大弓落到她們手里,二黑騰出手,又投身到莊稼地里。
秋收持續了大半個月,糧食都入倉,秋意越發濃重了,一早一晚已經有了寒意。
隋玉拿出一家三口的薄襖,這是用棉花填充的,一件薄襖只用一斤棉,六個雞蛋的重量罷了,但視覺上很蓬松,穿上身又軟又暖。
小崽穿上薄襖立馬出門炫耀一圈,客商們見到了,一個個伸手拽住他,又是捏襖的厚度,又是伸進襖里摸暖不暖和。
“走走走,往河邊走,河邊風大棉襖不透風,這孩子里面就穿了件單衣,身上暖得像火爐。”
“我娘還給我做了件厚襖,紅色的,用的緞花錦,可好看了。”小崽眉飛色舞地炫耀。
“五百錢,賣給我。”尤大當家逗他。
小崽猶豫了一瞬,拒絕了。
“五百錢一件襖你還不賣你想要什么價”有客商問,“你娘跟你說一件襖值多少錢”
小崽狡黠一笑,他掙脫拽著他的人,說“別想從我嘴里打探消息,我是小,不是傻。”
回去后他就把話告訴隋玉,隋玉想了想,說“再有人問你,你就答應,地里剩下的棉桃還能收斤棉花,我還能再做一身厚襖。”
棉花地里的棉花只剩最后一茬了,棉花葉已經掉完了,剩下的棉桃在這個時節很難再開綻。隋玉又等了十天,在十月底,西北邊來的寒風到來時,她安排仆從把棉株拔
回來,棉桃都摘下來,棉柴堆進茶舍的角落,下雪后烤火的時候燒。
趕在大雪落下前,隋良帶著趙家一家老小過來了,趙西平親自送他們去千戶所的房子里,一路上把侄子侄女可以留在敦煌識文斷字的事以及家里種棉花的事都交代了,他事先跟家里人囑咐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讓父母兄嫂心里有個底。
“能給的,能幫扶的,我跟隋玉沒有二話,不能給的,你們不用張嘴討要,要了也不會給,要是鬧出不開心的事,大郎他們來我們這兒跟夫子念書識字的事作罷。”趙西平看向兩個兄長,說“大哥二哥,你們別嫌我三兩句話就摻一句威脅,我跟隋玉都沒心思在家里搞什么玩心眼子的勾當,我們要是相處得愉快,以后常來往,要是相處得不痛快,往后我只接爹娘過來住些日子。”
話說到這兒,趙大嫂和趙二嫂都歇了心思,她們沒一分半分的本事,只能憑一身憨力氣種地,有吃有喝別的不愁,只求兒女比她們強就行了。
“我們沒別的心思。”趙大哥說,“家里兄弟三個,你最有本事,你能出人頭地,我們沒幫你什么,你發達了能拉扯你侄子一把,大哥就謝你。”
趙二哥也點頭,“我們來這兒沒什么事,你有事要做就喊我們,你兩個嫂子做飯還行,她們能去灶房幫幫忙。”
趙西平不跟他們客氣,說“趕在下雪之前,地里要施一道肥,大哥二哥,你們跟我一起下地。大嫂和二嫂不用做什么,你們照顧好孩子,一日三餐去客舍吃。趁這段日子,讓大郎二丫他們都去學堂聽課,能耐得住性子坐下來的,明年留在我這兒。”
“行行行。”趙大嫂滿口答應。
趙父和趙母從始至終沒說一句話,二老早就看明白了,老三家的事,他們插不上話,更別提做主。他們現在只求活久一點,他們只要還活著,四個兒女就斷不了關系,老大老二跟著老三總能喝到一兩口肉湯。
凜冬已至,大雪落下,天地間安靜下來,人和地都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