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郎君和姜瑤這一給一接,并沒有驚動前方看燈的長公主。
倒是旁邊的三郎君瞥過來一眼,只他也未說什么,搖著折扇,慢悠悠在這燈市里走。
晃動的燈影落在他月白色的袍子上,引得周圍不少年輕娘子眼神掃過來。
良久,他突然說了句什么,姜瑤沒聽清,只得抬頭問“郎君說什么”
“無事。”楚三郎沖她露出個溫和的笑,“娘子聽錯了。”
姜瑤將信將疑地收回視線。
不知為何,她總能從這看似溫和無害的三郎君身上察覺到同類的氣息
就如她這般,極能做戲,明明內里腐壞,可外表光鮮,活似蜜糖裹了砒霜,看著甜蜜,可一口咬下去全是澀苦陰涼。
姜瑤是不大喜歡自己這種性格的。
因此,也不大喜歡與自己感覺相似的楚三郎。
但這也無妨。
畢竟是未來的正德大帝,若是能得了他親眼,將來日子也好過。
可惜
姜瑤想不到這人缺什么。
有缺才能有補,便如大郎君,他母親早亡,唯一的父親又常年鎮守在外,國公府里唯有一個繼母便長公主不苛待他,可到底偶爾也會有“寄人籬下”的孤獨。
那一夜長明燈下,大郎君的孤獨與困苦,便已展露無疑了。
她便也能“投其所好”,補其圓缺
從前她追男人,也是如此。
想來做妹妹,也差不離。
可這三郎君
這般一想,她對這三郎君了解的是真少。
在書中找一找,也只能那無時無刻不在女主需要時出現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那溫和中正、討人歡喜的面具了。
至于真正的三郎君是什么樣,還有
姜瑤想起長公主對他的態度。
在國公府呆了這幾月,便是她原來沒看明白,現在也能感覺到長公主對大郎君和三郎君的態度,與四郎君和二郎君是不同的。
姜瑤沒有過母親。
也說不出那點不同代表著什么,只長公主待小四郎君和二郎君更恣意些,也更親近些。
小四郎君做得不好,她會訓斥管教,二郎君,她雖不打罵,可也會說道兩句。
但對著大郎君,卻是十分客氣
雖偶爾也會關心對方吃食、衣裳,可到底像是隔著一層。
姜瑤這里卻也明白畢竟是繼母,管多了怕人說為母刻薄;不管又怕人說,過于冷漠。
干脆便也這樣不咸不淡地相處。
但對三郎君,長公主又不同。
似要比大郎君親近些,可那親近,又到不了二郎君、小四郎君那般,管也會管,也會調侃說笑,可又仿佛少了幾分肆意。
姜瑤想莫非就像她曾經在書中所見,中間門夾著的那個,總是不那么受重視
若是這般,多給些“特別”就是。
可以她對三郎君體悟,又覺這人怕是壓根不吃這套。
又想到二郎君。
楚昭這人,便更難說了。
若說大郎君、三郎君還能找些不足,但這二郎君,他好似什么都不缺。
他有愛他的母親,有鼎鼎有權勢的外祖,還有個崇拜他的弟弟,自身亦有能力那可是十六便能夜奔三千里、率三千輕騎就能直搗烏河王庭的天才人物。
這樣的人,再圓滿不過,何曾有缺
怕是世間門至美,都已領略過一遍,如何能撼得動
她又如何能踏進對方心里
不不不,姜瑤心想她想岔了。
她也就想當個妹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