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已經被小心的收藏保存了起來,館長滅這樣的火已經很熟練了。他給大家伙泡茶,起身的時候看到辦公桌上的包裹,笑著拿了過來。
“這又是民間收藏家的給我們寄來的的東西,哥幾個也別生氣了,來來來,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東西。”
館長用小刀小心翼翼的打開包裹。
打開后入目的是一圈充氣泡沫,一張紙掉了出來,紙上寫了捐贈物品的名稱。
滇大考古系的王教授拿起紙條“捐贈物品,蘭亭集序真跡。”
這句話一出,剛剛吵架吵輸的教授們跟太陽花找太陽一樣,蹭地一下回頭看向王教授。然后跟王教授一起,齊刷刷的看向館長手里的包裹。
蘭亭集序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1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在會稽郡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舉行的一場集會,有40多位名士參加。2
集會上,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書寫了一幅“江南歷史畫卷”。1600多年來,蘭亭集會與蘭亭集序對當時和后世的中國文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會稽城郊蘭亭也因此成了中國書法圣地。3
千百年來,大家對蘭亭集序是否存在一直飽受爭議,而華夏現有的蘭亭集存本是否為王羲之真跡一事更是每年都能引發一場辯論。
而現在,王羲之的蘭亭序集序真跡被人用簡陋的
包裹郵寄到了滇省博物館
滇大古文字系的趙教授蹭地一下就站了起來。他奪過館長手中的包裹,自己小心翼翼地打開。
蘭亭集序在古文學史上的意義不言而喻,不管是真假,趙教授都小心翼翼地對待,甚至連呼吸都輕了許多。
終于,最后一層泡沫紙被拆開了,一卷卷軸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永和九年”4
趙教授的聲音都在顫抖,那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般的字跡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幾乎一眼,趙教授就能肯定那是真跡。
他的手都在顫抖,心也在顫抖。
滇省博物館收到民間收藏家捐贈的蘭亭集序一事像是長了翅膀一般,一時間傳遍了華夏考古圈。
滇省博物館的電話被打爆,館長接了一個又一個的電話,同樣的話他說了無數遍。
華夏在考古圈說得上名號的人物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乘坐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往春城趕來。
早就過了下班的時間,但滇省博物館依舊燈火通明。沒有一個人走,安保人員全被叫了回來。加班不是一件讓人身心愉快的事情,但今晚的這個班,滇省博物館的人加得甘之如飴。
若是那本蘭亭集序真的被鑒定為真跡,那對考古的意義將是格外重大的。
在半夜,一條信息傳到了國家安全部部長的桌面上。
“2020年12月24日,紅領巾同學捐贈滇省博物館蘭亭集序,其為真跡的可能性為百分之70。”
雨落窗簾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