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出了天花,發了一場高熱后,胤礽就恢復了前世的記憶。只是對于前世幼時的事,他并沒有太多印象,畢竟那時還小,許多事轉眼就忘了。
但成年后,是如何兄弟鬩墻、父子決裂,甚至被二度廢黜的種種不堪,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里。
那些記憶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他,身邊的這位汗阿瑪是怎樣的多疑和狠心,可是那人連日來衣不解帶的照顧也是實實在在的。
面對這樣的康熙,胤礽心緒復雜。但既然老天給了他重來一世的機會,他定然不會重蹈覆轍
其后的幾日并無什么特別,胤礽還是每日被灌苦藥,喝的他面色發青,每到這時康熙總會親自喂他一顆蜜餞吃。
胤礽一邊享受著康熙無微不至的照顧,一邊又在心里惱恨前世種種不如意,看見康熙是既糾結又鬧心,脾氣越發漸長。
康熙偶爾對上胤礽的那雙眼睛,總有些心驚和莫名的心虛,但他并未多想,只顧著高興胤礽的病快好了。
胤礽已無需時時看顧,康熙便開始了上朝理政,還命人將奏折都送到了東暖閣。
前世,胤礽對那些奏折很是感興趣,一方面想了解國家大事,一方面總念著自己是太子,看看奏折也無可厚非,但現在的他對那些東西提不起一絲興致,放在眼皮子底下都不想翻看一下。
看著胤礽喝下了藥,康熙才安心去處理政務,照顧胤礽的這段時間,他幾乎沒有批閱過一本奏折,這會兒越看眉頭皺的越緊。
胤礽察覺到康熙的低氣壓,不用猜都能知道奏折上所奏定是關于三藩之亂的事。
三藩之亂尚未平定,從康熙十二年到如今的康熙十七年,已經過去五年了,而正在這一年,吳三桂在衡州稱帝,讓康熙大動肝火。不過好在沒多久吳三桂就病死了,死前傳位給了其孫吳世璠。
吳三桂稱帝之時已是窮途末路,吳世璠更是不足為懼,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三年后,這場內亂就該結束了。
對于此事胤礽并不如何憂心,反正他現在還小,一切自有康熙去操心。他只管吃吃喝喝,養好身體,為以后“被廢”做打算。
沒錯,雖然老天爺給了他重來一世的機會,但他不想再當太子,更不想爭什么皇位了,上輩子太累太難,這輩子他只想安安心心當個閑散王爺,逍遙快活的過一生。
又經過幾日太醫的診治,確認太子已經完全康復,甚至胤礽的身上和臉上連個天花的疤痕都沒留下。
康熙龍顏大悅,不僅獎賞太醫院上下,竟還親自祭掃了方澤、太廟、社稷并為太子病愈之事昭告天下。
至此,天下萬民無人不清楚皇太子在皇上心中的分量,后宮眾人更是如此。
延禧宮內,惠嬪得知這一消息,焦慮的整晚都沒睡安穩。
翌日天還未亮,惠嬪就吩咐宮女把尚在睡夢中的大阿哥從溫暖的被窩里薅了起來,親自“押”去上書房讀書。
一路坐著轎攆,胤禔仍是昏昏欲睡,幾次被惠嬪強制叫醒后終于“發飆”了。
他憤憤撅起嘴巴,揮舞著小拳頭“額娘討厭,欺負兒臣。”
惠嬪飛他一記眼刀,“叫你讀書就是欺負你了你已經六歲了,正是啟蒙的好時候,怎能荒廢時間。”
提起讀書胤禔就炸毛,“胤禔不要讀書,胤禔要睡覺,睡覺”圓潤白嫩的小臉配上不服氣的表情,顯得有些虎頭虎腦,接著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黑色的眼珠霧蒙蒙地瞧著惠嬪。
“額娘不許兒臣睡覺,兒臣要告訴汗阿瑪去。”
見大阿哥如此不求上進,惠嬪心中十分無力。
當年的她還只是個庶妃,沒有資格撫育皇子,康熙便將剛出生的大阿哥送到了內務府大臣噶禮的府中撫養,直到去歲,她晉封惠嬪,這才將大阿哥接回宮中。
胤禔在噶禮府中時,日子過得十分滋潤,府中上下對大阿哥恭恭敬敬,每日早晚請安不說,還要什么給什么,生怕伺候不好這位小祖宗,惹皇上怪罪。
后因母子二人難得團聚,惠嬪對大阿哥亦處處縱容,便養成了胤禔這天不怕地不怕,貪玩愛鬧的性子,活脫脫一個宮中小霸王。
胤禔過慣了自由無拘的生活,安分讀書便成了一件天大的難事。
想起這些惠嬪就一肚子火,恨鐵不成鋼的點了點胤褆的額頭“你整天不是玩就是睡,再不好好讀書,你汗阿瑪就要徹底忘記你這個兒子了”
“你汗阿瑪整日陪著太子,什么都顧不上,連額娘想見一面都難。”說著竟連眼圈兒都紅了。
胤褆一見,頓時有些手足無措“額娘。”
“大阿哥,你是皇上的長子啊,雖說有太子在,但難保以后”
惠嬪抹了抹眼淚,覺得這話不妥,改口道“額娘就你這么一個兒子,額娘的指望都在你身上了,你可要好好給額娘爭口氣,不能被太子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