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明嘴角彎起,不知是嘲笑還是贊揚,用一種眾人難以明白的語氣道:“儒家用道德用堂皇正道宣揚他們的學說,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挑不出矛盾。”
“他們講究天地君親師,本站在皇道上,在幫助皇帝教化萬民,消磨掉亂臣賊子的血性,本來就是統治者,希望看到的,因此,他們會受到敲打,但卻不會真正的傷筋動骨。”
唐玄明想到了歷史上王朝一次又一次的顛覆,無論輪到那一位統治者統治這個天下,終究都避不開儒家。
統治天下必然需要讀書人,而在古代,讀書識字的人并不多,而大多數都接受儒家的教義。
因此,不從根子上改變教育方式,沒有辦法讓全天下都受到教育,都懂得文字,明白禮儀,就必然需要儒家的那一群人來治理天下。
這一點受限于歷史的局限性,很難改變。
秦朝時期還有諸子百家在爭鋒,可到后期,去獨獨儒家被發揚光大,不是沒有道理的。
講究仁義道德,天生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總是能夠讓人認同的。
“那我們想要和儒家結盟,豈不是失敗了?我們不是白干了。”
大鐵錘錯愕不解。
“不,”唐玄明伸出一根手指,在面前擺了擺,否定道:“儒家是很注重危機意識的,想必這一次敲打會讓他們重新考慮我們的建議的。”
“那伏念、顏路的人會和我們走在一起?”
已經回來了盜跖略帶驚喜的道,伏念和顏路都是天底下頂尖的高手,一個手握名劍排行榜第三的太阿,是一等一的高手。
另一個所用的含光劍也是排名第十六的名劍,含光名劍排行榜位置雖然不高,但它的特性卻讓天下矚目。
《列子·湯問》中記載:“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一曰含光,視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被后人引為含光氏。
這就是含光劍的來歷,這柄名劍天生就是隱形的,對于刺客來說,那就是排名天下第一的名劍。
“不,”唐玄明毫不掩飾話語中的嘲諷,道:“儒家的高人怎么會親自下場呢?掛在牌位上才先天利于不敗之地,那樣就沒有人可以攻擊,無論怎么神話他,也沒有人可以出來反駁,畢竟和掛在牌位上的那個人同時代的人都已經埋在棺材里了。”
全場沉默,唐玄明這**裸的嘲諷讓在場的人說不出話來。
“這是在說那位圣人?”
對于天下典故都了然于胸的蓋聶暗暗心驚于唐玄明這種言論,但也并不覺得有多么不可思議。
在這個思想開放的時代,諸子百家之間互相論道,互相攻擊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事情。
誰都沒有被神化,誰都不是圣人,畢竟時間還短,未來就不一定了。
墨家眾人不好接話,畢竟這樣的說法一旦傳出去很有可能引起墨家和儒家的互相敵視,這是學說,是道統之爭,不像道家天宗和人宗的理念分歧。
這可是諸子百家中的互相攻擊,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論道必然要流血。
“算了,不說了。”
眾人的反應讓唐玄明覺得有些無趣,他轉而回到主題,道:“接下來儒家的紛爭我們不需要插手,他們自然而然會向我們靠攏,備受矚目的伏念不可能傾向于我們。”
“我們最多只能夠爭取到顏路和張良的支持,就是儒家最大的籌碼了,不可能再多了。”
“一旦他們兩個出事,還有伏念這個掌門人可以來一句逐出師門,把儒家從這件事情摘出來,這是他們一貫的尿性。”
最后一句話唐玄明只是在心里說,沒有刺激在場的墨家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