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的街道是寬闊的,不像城市里那樣,每一分地皮都被開發商用作賺錢的工具,只留下狹窄的甬道供人通行。
安小泉走在稍微有些坎坷的土路上,融合著腦中記憶,對村子的分布也愈發熟悉了起來。
“老三,干嘛去啊?這幾天怎么都沒見你呢。”
路邊有嘮嗑的鄰居看到安小泉,笑著打招呼。
“給孩子上戶口。”安小泉看了那幾人一眼,微微笑了一下道:“這段事忙,也沒功夫出來折騰,趁現在好了些,給孩子把戶口上了。”
“哎呦,孩子不賣了?”這幾人聞言驚訝,忍不住直接問了。
畢竟是鄉里鄉親,看著趙癩子不停往劉老三家里跑,他們自然也知道了劉老三要賣孩子的事兒,都以為孩子已經賣掉了呢。
“不賣了。”安小泉搖頭,面色輕松道:“這是梅子拼命生下來的,再怎么也不能賣了,留著自己養。”
“這樣啊。”幾個鄰居點頭,隨即又都附和道:“不賣好,現在又不是以前,哪有把自家孩子賣給別人的道理,再孬也得自己養著。”
“是啊,自家孩子給別人養,那是完全沒道理的。”
鄉鄰之間,就算不認同你,一般也不會說什么難聽話,最多也就是背后酸兩句,壞話不會當面說。
“呵呵,你們先聊吧,我去村支書家看看。”安小泉沒空跟這些鄰居多聊,告別一句,直接帶著孩子往村支書家走去,留下這些鄰居在后面不知嘀咕些啥。
“噯,你說老三這次挺有骨氣啊,竟然頂著趙癩子沒把孩子賣了。”
“切,趙癩子算個什么東西?要是我劉家的,兄弟幾個早就把他弄死了,他那就忘祖欺宗。”
“不過老三不賣孩子可怎么辦啊?他還欠我家兩百塊錢呢,現在好像沒法還了。”
……
且不說那些背后的嘀咕,安小泉拐了個彎,很快就來到了村支書家。
村支書家里也是住在河邊的,早年政策下來時,趁關系方便包了個魚塘,家里比普通人家富裕許多,還蓋了個二板樓。
安小泉過來時,大門正關著,聽聲音里面是在看電視,他上前敲了敲門喊道:“志偉哥,在家嗎?”
村支書也姓劉,四十多歲,算是劉老三的表兄,不過關系有些遠,平時也沒太多照顧。
“誰呀?”里面傳來回應,隨即便有腳步聲,劉志偉過來把門打開,往外一瞧笑道:“哎呦,老三,怎么有空過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