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明亮的診室內,一個清俊的年輕人正在給陽臺上的花花草草翻土,看模樣也就剛畢業,還帶著學生氣。
這人正是秦疏,他入職愛川國際醫院已經小一個月了,如今還在試用期。如果問他這一個月最大感受是什么,秦疏只能想到一個字閑。從他記事起,他就從來沒這么閑過,都快閑長毛了。
他覺得自己就像手底下的這盆君子蘭,也應該拿個耙子松松土。
秦疏會進私立醫院完全是意外,他原本是想留在省大附屬醫院的,只是計劃中道崩殂,不得不另謀出路。
秦疏出生于杏林世家,早些家里開著好大的醫館,每年都有患者慕名而來,求醫問藥。尤其是他爺爺的一手梅花針,不知把為多少年消災解厄,他常聽他爸說起他們家曾經的盛景。
后來有一段時間中醫被打成了四舊,他爺的手被廢了,再拿不了針,彼時他爸剛學個皮毛,爺爺卻是不敢再教了。等到后來風聲過了,他爸想學也晚了。
好在他們家還有一些祖傳的推拿正骨的手段,再賣些狗皮膏藥,日子倒也過得,只是到底不如從前。原來的大藥堂如今變成了小門臉,再不見從前的輝煌。
秦疏之所以放棄報考江北的大學,就是想著要出來見識世面,將來能留在大城市最好,留不下回去繼承家里的小診所也不錯。有這門手藝,又有他們老秦家多年經營的名聲在,總不會餓死就是了。
大是有名的醫科大學,在華國能排得上前三,秦疏考進來后才發現,十個同學有八個家里都從事相關行業,危機感頓生。每五晚十,雷打不動,不管是理論還是臨床,成績都非常不錯,年年都拿獎學金。
帶他的導師是附屬醫院的主任,叫張維,特別器重他,出診都帶著他一起。他本來以為自己進附屬醫院十拿九穩了,結果中途出了些變故。總之,他科室都輪完了,最后名額卻被一個空降的關系戶給頂了。
秦疏著實郁悶了好幾天,附屬醫院是三甲醫院,他當初報考大,附屬醫院就是他的目標之一,多年努力,一朝破碎。
醫學生最坑的一點就是培養周期長,回報還延時。秦疏也不是不能等,只是應屆畢業是最好的機會,如果往后拖,每年那么多優秀畢業生,他就怕等到最后,白忙
其實,導師也出言挽留過他,可他再待下去就礙著人眼了,三甲醫院競爭激烈,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日子不會好過。
秦疏性格是不錯,可僅限于對待患者。因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骨子里傲得很,哪里肯去受那個委屈,便說“反正我這么多年讀書都讀夠了,真進了三甲,還得繼續往上讀。我爸總說我讀書要讀傻了,現在正好回家接班,也省得我讀博了。”
張維一聽他這么說,更是不忍。他也知道秦疏家里的情況,秦疏老家在江北小鎮,那邊現在發展還不錯,只是發展得再好,也不如大城市。
尤其是如今中醫沒落,比起見效緩慢的中醫,患者更喜歡立竿見影的西醫。大
城市尚且如此,小地方就更別提了。
秦疏是真有天分,就這么將人放到犄角旮旯,張維也覺得屈才。
他想著要給自己愛徒再謀個出路,翻了一遍通訊錄,發現陸正安正在愛川國際當院長,便給自己這位互躺聯系人列表的校友打了個電話,之后秦疏就來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