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逸寧蹭了蹭他的掌心,“這殺孽因我而起,我自會與你一同承擔。”
秦疏將現代醫學的體系融入本土的醫療背景之下,重組太醫院,每月逢七便開班授課,有懸壺之心的人都可參加。
消息傳出,一時赤腳大夫、佛醫、道醫等各類醫者云集,后來聽說還有許多藥理偏方,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而來。
秦疏將順的醫療水平提高了至少五百年。新生兒的夭折率直線下降,很多以前只能等死的病癥也得到了救治和緩解,前后只用了五年,呱呱墜地的聲音就湮沒了戰爭帶來的蕭條,順進入了人口繁榮期。
就在大家以為都監大人要將余生奉獻
給醫藥事業的時候,秦疏卻是一句天下一統▌,該修路了”,之后便直接丟開手,開始大力搞基建。
“要想富,先修路”的觀念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席卷全國,水泥作坊遍地開花,基建大軍如火如荼。
哪個州郡基建搞得好,便可以優先獲得高產的良種,像紅薯、玉米一樣高產的良種。
有這個胡蘿卜在前面吊著,各地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先是州郡內部,之后是州郡之間,陸路通達,水路通暢,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讓政令更加通達,也加速了貿易的進行。
那些水陸樞紐最先出現了商業化的現象,前后不過三年的時間,商業稅就已經超過了農業稅,商業的繁榮為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停滯的科技也得到了發展。
從豐朝末期,到楊氏奪權,再到順初期,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啟元帝只用了十年的時間,便將王朝帶入盛世。
許逸寧在位五十年,勵精圖治,惠澤民生,開創了封建王朝的巔峰。
后世之人在談及這段歷史的時候,必然還會談及另一個人的名字秦疏。
關于秦疏的真實身份眾說紛紜,有記載稱他原名周全,乃是盛朝高官,于啟元帝落難之時與之相識。
也有的資料提及他乃世外高人,為濟蒼生出世;
另有一種說法是他無名無姓,本是監視啟元帝的影衛,后感其仁義,甘愿赴湯蹈火,帝感其誠,允之。
此三種言論因民間資料記載頗多,所信者眾。
另有一些則涉及了神仙鬼狐,借尸還魂之類的異聞傳說。研究正史的自然是不認可的,但反駁的人也有話說。秦疏作為順第一大功臣,他的出身史書上卻只字未提,這本身就是最大的證據。
為什么不提,那是因為秦疏的身份有異,是不可說的存在。
除了秦疏的身份之謎,還有一點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與啟元帝之間的傳奇愛情。
對這一點,史學家咬死兩人是君臣相得。
民眾對此嗤之以鼻。
君臣相得到天天睡一塊
君臣相得到兩人一個皇帝,一個無冕之王一起手拉手打光棍
君臣相得到早在順天郡的時候就將景瀾帝他爹當兒子養
拉倒吧,夫夫相得還差不多。
這事兒放在普通人身上令人詬病,放在這兩人身上,簡直不要太好磕好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