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這才聽明白,那個神秘的人派繚前來,就是為了冬試擇派一事。不過,從對方的語氣中,他聽出不合情理的疑點。
“他勸我加入儒家,還送我龍血劍,這是在施恩招納,按理說,應該是儒家的人才對。但他又說荀子擅長養豬,敢鄙視圣人,儒家沒人這么狂。”
他感到困惑。
“如果不是為了招納我,那他到底有何圖謀?他警告我別去縱橫家,別招惹某個老狐貍。在歷史上,縱橫家最著名的是鬼谷子,莫非他還在世?”
鬼谷子神通廣大,精通百家,在戰國時期就是神仙般的存在,隨便收個徒弟,都能稱雄一時,流芳千古。他如果還活著,誰不想拜他為師?我為啥要躲著他?
楊崢正想著這些,繚繼續說道:“‘荀況本事不行,心胸倒是還可以。你去他那里,學的不是儒家的狗屁仁義,而是包容天地的氣概。’”
楊崢沉默不語。敢說荀圣本事不行,這話就狂得更沒邊了,如果對方不是在胡言亂語,裝腔作勢,就只有一種可能性。
那也是一位圣人。
繚站起身,最后說道:“‘我輩修道,所為者何?無非是得道長生、逍遙快活而已。你要記住,圣人與螻蟻,活著都是為了自己。’”
說罷,他朝楊崢拱手,轉身離開。
繚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的只有一把劍,以及一番云山霧罩的話。
饒是以楊崢的睿智頭腦,也沒能理清,對方的真正意圖是什么。不過,他隱隱覺得,可能是自己警惕心太重,把事情想復雜了。
或許,那人只是想點撥他而已,并無所圖。
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該如何選擇,將決定他一生的修道歷程,絕對大意不得。正如韓非所說,等道種在丹田內生根后,再后悔就遲了。
半路殺出的繚,讓他的念頭有些動搖。
“儒家和荀子,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選擇?”
……
……
繚完成使命后,往城南而去。
以他這般普通的容貌和裝扮,走在大街上,泯然眾人,跟市井百姓別無二致。事實上,若非他交出龍血劍,楊崢或許會認為,他是在說瘋話。
出城后,他沒騰空飛行,更喜歡這樣腳踏實地,走在平坦官道上。
爬到某座山崗后,他有些口渴,見不遠處有個簡陋的茶攤,便進去買一壺廉價的茶水,低頭默默喝著。
對面方桌后,有名青衫孩童蹲在板凳上,正抱著粗瓷大碗海飲,喝的卻不是茶水,而是店家自釀的烈酒。
一飲而盡后,他臉蛋通紅,瞇著小眼看向繚,眼神有些迷離。看了片刻,他雙腿一蹬,像蛤蟆一樣,憑空躍到繚身旁的板凳上,穩穩落定。
孩童繼續保持著蹲的姿勢,上半身搖晃著,醉醺醺地道:“你懷里的劍氣很有靈性,別的部位倒是尋常。莫非……你最近經常抱著一把名劍?”
繚枯等楊崢半個月,那把龍血劍便被他抱了半個月,懷里沾染上些許劍的靈氣,這很正常。
不愧是連大先生溫青都忌憚的高人,這孩童一眼就識破繚古怪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