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給當年那場激戰命名,跟屠魔戰相比,還有個更合適的名字,叫諸圣之戰。
唯有圣人,才有實力涉入全大陸最高層次的決戰。僅從武力而言,那一戰,就是百家爭鳴的最巔峰。
作為被圍攻的對象,那人在臨死前,曾仰天狂笑,留下一句不為人知的遺言,“寧可永劫受沉淪,不從諸圣求解脫”。他寧可隕落,也不愿隨波逐流,順從諸子百家的理念。
或許,不被主流正統認可,就會被稱為魔。
參與那一戰的圣人中,除了鬼谷子、鄒衍和蓋聶,還有一位知道楊崢的存在,察覺到淵源極深的龍魂霸體又出世了。更準確地說,他就在暗處觀望二楊的對決。
學宮后山深處,有片茂密幽深的竹林,四季常青。
竹林里藏著一間茅廬,古樸隱逸,頗有韻味。旁邊開辟出一塊規模不大的菜園,寒冬時節,里面的藤蔓早被移除,剩下空曠地壟,等待來年播種灌溉。
菜園旁的竹椅上,有名老者悠閑地躺著,眼眸瞇成一線,似乎昏昏欲睡,眼縫里卻噙著矍鑠的精芒,仰望向湛藍天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他身后,兩名中年書生侍立,一穿青衣,一穿白袍,都神色恭謹,沒有半分倦怠之意。
若非老師召喚,以溫青和蕭白之間的冷漠關系,老死不相往來,不會一同出現在某處。換成不知情的外人,根本看不出,這是對師兄弟。
不是因為有仇,純屬道不同,不相為謀。這種根本性的理念分歧,往往比深仇大恨更難調和。作為圣人,荀子曾嘗試過無數次,最終不得不放棄。
今天把兩人叫來,是為了他們的小師弟。
荀子輕輕晃動著,思緒跟竹椅一道搖曳不定,當隔空見到楊玄出手,釋放龍氣凝成龍爪后,身軀不自覺地繃緊,這種搖晃漸漸劇烈,使得竹椅發出吱吱聲響。
青白二人也在觀戰,只是震撼于楊玄的實力,并未窺測出真正的玄機,見老師竟有緊張之意,如臨大敵,都心神暗凜,察覺到古怪。
溫青邁步走上前,隨手搭在椅背上,溫聲道:“這少年驚才絕艷,不在楊崢之下,恐怕兩人會有一戰。老師,如果楊崢輸了,您還會收他為徒嗎?”
荀子總共只收下兩名徒弟,極為慎重,未必肯破例同收二楊。再者,爭奪祭酒這件事,只需一名最強天才就足夠。如果楊崢戰敗,楊玄無疑是最佳選擇。
蕭白聞言,眉頭一皺,不待老師開口,寒聲反駁道:“小孩子才做選擇,為什么不能都要?哼,楊崢還沒出手,你就先沉不住氣了?”
師兄青睞楊崢,他是知道的。至于他自己,通過聽風樓一事,心里對楊崢不再排斥,此時隱隱希望,楊崢能壓制住楊玄的氣勢,把風頭搶回來。
他仍看好楊崢。
溫青面容平靜,沒有生出慍色,也沒出言還擊,只是靜靜等著老師的回答。以前他跟蕭白爭辯太多次,早已厭倦,今天站在老師面前,不想再廢口舌。
荀子一拍扶手,示意兩人別吵,面朝前方,悠悠地道:“你倆有沒有想過,我為何愿意收楊崢為徒?你倆都見過他一面,不妨說說看。”
溫青微怔,蹙眉答道:“在我看來,楊崢的天賦固然驚艷,他的心性同樣過人,值得稱道。所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他能孤身跟春秋大陣抗衡,足以體現其智勇。”
楊崢臨危不亂,以陣易陣,是他親眼所見,他很欣賞楊崢當日的表現。
蕭白緊跟著答道:“那日,我和老師親身考察過,那小子不卑不亢,敢于跟整個儒家為敵,這份膽魄,暗含老師的神采,其實比修行天賦更重要。”
在接納楊崢這一點上,青白二人很罕見得達成一致。楊崢確是萬中無一的天才,應該收進麾下。
荀子呵呵一笑,坐起來說道:“那不就得了?既然你們都明白,楊崢身上最大的長處是什么,即便他輸給那小子,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