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宮后山。
荀子師徒三人都面帶微笑,顯然對楊崢的表現很滿意。
溫青隔空凝視著,由衷稱贊道:“那天在亂云山,他用的是以陣易陣手法,今天又以刀刻陣,將陣道玩出新花樣,果真是驚喜不斷。”
同樣的陣道,如果傳授給別人,或許只能規規矩矩刻畫出來,穩重有余,而靈性不足。到了楊崢手里,陣道使用的方式被不斷翻新,讓人感到期待。
蕭白也說道:“此子不迂腐呆板,擅長靈活變通,正適合拜入老師門下,讓您親手調教。我倒很期待,他以后還會給咱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見二徒極罕見地達成一致,荀子笑容愈濃,心說,看來自己再收個小徒弟,將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你倆還沒看出來?三昧真火用在陣道上,這便是簡易的火牛陣啊。田單搶先一步,在這小子身上押注,接下來我再收徒,某些人怕是要坐立難安了……”
說罷,他側身望著王宮方向,眼神玩味。
內有圣人庇佑,外有兵馬為援,后生可畏。如果儒家真跟即墨軍搭上線,內外呼應,大王,你怕不怕?
……
演武場。
楊崢持刀而立,勸說道:“楊玄兄,水火無情,你若再不認輸,我就只能催動陣道,拿真火來燒你了!”
他挺擔心把楊玄燒傷,對方一惱怒,不愿再教授開龍脈之法。
楊玄困在陣內,絕望地掃視著熾烈火焰,長嘆一聲,“好吧,事已至此,我再負隅頑抗,也沒有多大意思。楊崢兄智計過人,我甘拜下風,愿意認輸。”
他對陣道一竅不通,從被火陣圍困的那刻起,勝負便已注定。兩人并非生死之敵,既然分出高下,沒必要以死相拼,再做無謂的掙扎。
楊崢撤陣,楊玄被煙熏得灰頭土臉,狼狽出陣。
二楊之間的對決就此結束,楊崢在體質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憑借過人的智謀,依然獲得最終勝利。
這場充滿宿命意味的對決,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事在人為,以人為本。即便楊玄掌握更渾厚的內功,以及開龍脈的秘訣,但到最后,還是輸給更優秀的楊崢。
無論何時,當只知硬拼的莽夫,是行不通的。
經此一戰,兩人重回隊列時,位置發生交換,楊崢終于如愿以償,登上了魁首席位。
不過,他衣衫襤褸,渾身留下不少淤傷,看著有些狼狽,不知是否會讓別人看到可乘之機,鼓起勇氣挑戰他。
這時候,主考官來到戰臺上,宣布道:“首輪對決已全部結束,請128名以后的考生離開,最終決戰馬上開始。再淘汰一半后,前64人即被學宮錄取。”
舞臺永遠只留給強者,那些沒能殺進前128強的青年,不得不黯然離場,拜入學宮的美夢就此破碎。對留下來的考生們來說,也不值得沾沾自喜,因為更殘酷的淘汰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