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聽到公主二字,趙凈君也連忙轉過頭去看。
她們公主已經丟了快一月了,她那個嬌縱得可愛,受不了一點委屈的公主竟然被趙姬丟了
縱使趙姬是趙凈君的親姑母,趙凈君也不恥其爭權奪勢,暗下殺手的種種惡行,更是一心向著李思筠。
可李思筠不信,趙姬才是趙凈君的嫡親姑母,血濃于水,怎會平白偏幫她一個外人
確實,身為趙姬的侄女,趙凈君總能更快打探到趙姬身邊的消息,在李思筠丟后第二日就得知此事,她立即動身,趕來東淮。
她又買通了趙姬的侍女,打探到李思筠大概被丟在漕縣這片。
但很可惜,折袖只是一瞬的動作,待趙凈君望過去時,李思筠已經轉過了身。
趙凈君見背影也很熟悉,畢竟那是她的公主,就與凌徵立于原地,仔細看下去。
與旁人相比,李思筠未戴翡翠,未珥明珠,但體貌輕潔,立于洛水邊。風至衿帶起,于沈昭側,飄搖不可止。
她漸近沈昭旁邊,舞姿已停,在眾人的歌聲中,俯身牽住了沈昭的手,將蘭花及蘭草放入他手中,隨后,盈盈而笑。
像最平常的女娘,邀心悅的郎君那般,李思筠言字輕柔,“郎君,可否共赴歡愉”
女娘蘭情蕙盼,明眸善睞,言論卻大膽,令人心旌搖蕩。
一瞬就晃了人眼。
許多人圍著,見此紛紛笑著起哄,民風和樂,小娘子都如此主動邀約,郎君怎能羞羞答答的。
很快就有好事、膽大的郎君嚷了一聲,“快些回答我們女娘,此處還有許多心悅女娘的人等著呢。”
沈昭抬眸,睨了說話的人一眼,對方被其冰冷的眼神看得心里發虛。但今日萬民同歡,不分貴賤,所以很快就有更多這樣的聲音涌出來。
他亦看清了,果真如方才那男子所言,李思筠此舉吸引了不少目光,有驚艷、亦有不懷好意的眼神。
沈昭又看李思筠,她笑得甜甜,站在他一步遠處,稍稍仰著頭,一眼不眨地盯著他瞧,等著他回答,眸中細碎透露著絲絲戲謔。
天真得有些傻了,不知人心險惡。
他走上前,將李思筠拉到身后,遮住了那些覬覦的視線,眾人紛紛歡呼,此處變得熱鬧極了,又有新的小娘子起舞邀心上的郎君一同。
兩人漸漸被擋住,洛水對面也望不見李思筠身影了。
趙凈君壓根就沒見到女子面容。
洛水本來隔得就遠,水旁的燈籠還擾人視線,她只模糊地見到跳舞女子心上郎君的樣貌,長得倒合她們公主心意。
但她們公主與溫郎君才是一對,鄭后還在世時,公主就與溫郎君定下了娃娃親。
趙凈君也知,公主對溫郎君沒什么情誼,但溫郎君是溫相的獨子,為了她弟弟,太子的位置能穩固,沒拒絕過溫郎君的示好。
雖然李思筠不大信任趙凈君,但兩人差不多大,李思筠也沒什么玩伴兒,她還是公主伴讀呢。
所以趙凈君知曉,她們公主其實喜歡這種氣質溫雅端凈的男子,每次遇到這類型的都會多看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