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們除了要商議賽前對策外,還需要去對自己的機甲進行一個最終調試,負責傳感機甲的教官在眾傳感機甲新生面前反復強調,一旦感受到身體不適,他們還可以主動按下機甲內特制的報警按鈕。
“一旦到了自己的極限,一定不要強撐,免得給身體造成更重的負擔,聽明白了沒”或許是因為知道這次十六區新生們的對手會是強悍到爆的一軍區新生,所以教官的話也不自覺多了不少。
等到機甲都最終調試完成后,楊冬她們才陸續抵達賽前帳篷開始商討應對策略。
“往年,一軍區新生仗著自己單兵素質強,對于實力稍弱的軍區都特別喜歡長驅直入的正面作戰,當遇到了與自己實力相當的軍區之后,才會考慮別的迂回的方式。”
“就今年的情況來看,我覺得,他們雖然會對楊冬你有多提防,但咱們的單兵實力,說實話,與他們打正面戰,那是特別吃虧的。”
楊冬沉思了幾秒,詢問起身邊的傳感機甲駕駛員,如果要打正面戰,那他們預估的戰損比會在多少。
“至少15:1。”就在所有人還想著會不會能夠51的時候,羅小白的室友沙蠻爾卻冒頭出來很干脆的說出了結果,并告訴羅小白他們,說來慚愧,自己之前去選拔過一軍區的軍校,可惜差太多,只能選擇其他區。
“一軍區的入校指標就是沖著一個人打別的軍區十五個人去的,從小學開始,我們的練兵強度就不是你們所能想象的,大約從初中開始,我們就會接觸真實的機甲。”
楊冬聽到這話不免有些奇怪,她原以為一軍區新生這么強,那都是靠著各軍區的優秀生源與后期嚴格訓練才成就出來的兵王,如今看來,好像并不是這樣
“一戰區壓著的防線附近情況比較復雜,當兵幾乎是他們唯一比較好的出路。”看出楊冬的疑惑,梁琦出聲補了一句,沙蠻爾聽到這話,臉一下子就紅了,卻也低下頭點了點“確實是這樣的。”
楊冬
“好了言歸正傳,大家都來想想辦法,這一戰,該怎么打”梁琦看著楊冬沉默的樣子,心里也莫名七上八下的,
同一時間門,同樣的問題也擺在了第一軍區眾指揮的面前,從單兵戰力來看,那十六區自然是不值一提,可偏偏有了一個鬼才指揮楊冬,那所有的不可能,仿佛都能成為可能。
現在,一軍區的眾指揮才算真正體驗到當初十七區眾指揮那如坐針氈,什么都有可能的難決定之感。
“雙方單兵間門的差距不是喊喊口號就能輕易彌補的,所以我認為正面對戰,楊冬她們并不會采納,相反可能還會利用電控機甲來不斷干擾我們,從而達到避戰的效果,拉長比賽時間門,尋求致命一擊。”
“我不這么認為,長時間門的避戰只會徒增隊員的疲憊感,尤其是單兵戰力差距比較大的雙方,比賽時間門拉得越長,反而越不利于楊冬她們那邊的情況,所以,她們說不定會加快整場比賽的節奏,選擇正面對戰,側面迂回,適時偷襲。”
這話一出,眾指揮就能感受兩種觀點與可能所導向的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但一軍區主指揮卻是在笑了笑之后,指出這兩種觀點,其實并不矛盾,楊冬可能會兵分兩路,一路正面對戰,一路則避戰。
畢竟上一場比賽,十六區的新生們已經向他們展示過了自己高效的分兵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會因為要上到機甲就消失。
其次,他們的兵力,不需要去考慮對方會不會正面對戰這一點,他有信心認為,這一場比賽,楊冬她們一定會盡早來找他們正面對戰,以期盡快摸清雙方間門的實力差距會導致的戰損比。
“所以我認為,應對楊冬,我們應該在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藐視,畢竟比賽的核心依舊還是落在了我們各小隊隊員的身上,正面突破,一擊必中,越簡單的戰術,采用起來才越高效。”
相比起已經早早落定了戰術而開始商議細節的第一軍區,楊冬她們那一邊就顯得進度緩慢,楊冬一直在紙上不停寫著什么,梁琦他們也在討論著可行的戰斗方案并進行一個記錄,等待楊冬算完再遞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