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謝敬彥到翰林學士院門口,承旨彭大人已經等在前堂了,見到他來,忙把他往內衙房引。
大晉朝開祖皇帝重學惜才,尤其翰林之選苛慎,曾立下“必人品端方,學問純粹,方為毋忝厥職,儲作公輔之器”的御訓。
是以,能入選翰林院的年輕人,當居才學品德之佼佼者。
而謝敬彥便堪稱這佼佼者中的佼佼了。
前兩日他恰好沐休,去博州運回給老夫人定制的賀壽花瓶。可把彭承旨急壞了,拉著他袖子就和他說起草擬朝貢典章之事。
皇上年近五十,早年征戰沙場,如今四方平定,安邦睦交,便想籌備些攘外安內的喜慶活動,朝廷關于朝貢的典章亦要重修調整。此時三月底,五月便要上呈定稿,時間緊迫。
謝敬彥天賦斐然,落筆成章,可謂點石成金,兩句就能切中要點,頗得御前賞識。
廷試欽點狀元后,入翰林院修撰,隔年府上便為老太傅守丁憂了。但皇帝這幾年也沒讓他閑著,只允了他每月公干十四日,到年初除禮后,自是變得更加忙碌了。
眼見男子拂袍在桌案旁坐下,彭承旨便拍拍面前的一疊厚紙,說道“今歲八月,北契、靺鞨等夷國前來朝貢,然觀吾朝之典章,多承襲舊朝沿制,皇上命盡快系統重整。這些是你沐休期間,我讓韋編修與郭檢討搜集的資料,你用來參考。大約半月內撰出一份初章,我呈與圣前過目。”
謝敬彥翻了翻那紙頁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這些對于他一目十行的閱覽習慣,卻都是小事。
但秉燭熬夜在所難免。
他應道“好,我盡快。”
果然是謝太傅言傳身教出的后輩,有如懷瑾握瑜啊。
彭承旨欣慰地舒了口氣。
年輕男子的嗓音帶著溫潤磁性,一種重力的清凜,彰顯矜貴而冷澈。
旁邊的翰林學士院使邱公公聽得,忽想起來正事了。
睇著謝敬彥端坐案頭的側影,清俊臉龐如用美玉熔鑄,一襲錦袍筆挺整潔,硬朗修逸的身軀,多一毫少半分都不夠如此恰到景致。
難怪飴淳公主仗著得寵,非要熬到十九歲才選婿,試問哪個女子能不心慕之
邱公公連忙暗戳彭承旨的胳膊,眨眼睛。
彭承旨會意,只好為難地咳嗽道“咳,還有一事。五日后皇上要在錦卉園里設宴,進講經學,請了幾位公主后妃與大臣之女來聽講。我斟酌之下,還是叫謝大人你去。”
謝敬彥尚是個從六品的翰林修撰,待兩月后考核,再決定升階與選調。
他不由啟口“經筵日講乃由侍講學士們更為合適,下官恐為不妥。”
旁邊的學士院使邱公公,瞅著他蹙起的眉宇,連忙擺手插話道“謝修撰不知,情況是這樣的。前日皇上、皇后與后宮進膳,頗覺公主們肆意歡快,禮訓欠足。董妃娘娘便提議說,干脆將公主與貴女們聚在一起,上一堂經書講學課。正好皇上也有日
子沒見謝修撰了,便點了名叫你去。”
邱公公是專門負責翰林院與大內傳達聯絡的,董妃在皇上跟前甚得寵幸,明擺著就是為巴結董妃母女吧。
王吉站在一旁默默腹誹只怕是看上自家公子的色了。
謝敬彥又何嘗窺不出那話里之意,飴淳公主選婿,朝廷內外議論紛紛,他也聽過一些。
但只要他有婚約在身,便絕不會做其他考慮。祖父叮囑娶魏女,既娶則娶之為正室,不應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