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真就是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七成是人家的。
皇帝成要飯的了。
就這,君臣關系到死那都不錯,也是不容易啊。
“”
“”
“”
康熙已經覺得手里這杯水已經不夠壓嗓子的了。
應該說一點也不刻薄寡恩嗎
有很好的學習明世宗的經驗是嗎
至于的飛揚武、隆科多等人,那已經恨不得戰戰兢兢了。
這玩意是他們能聽的嗎
這不是啊
阿哥那是皇上的兒子,是皇子
皇上再怎么也大概不會對皇子下手,但是他們是臣
就算是擔著皇親國戚,眼下聽著這些玩意那都不夠皇上殺的
尤其是身為鑾儀使的隆科多,此時此刻自己嘴里還要念著關于那主簿的事,此時此刻連試圖壓低存在感都做不到,眼下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讀下去,就當什么都沒聽見。
只可惜了雍正設立的養廉銀,最開始是個好東西,結果因為后人維護了,但是發展之下不打補丁補bug,最終大半白給,相當于沒有,甚至還成貪官污吏的貪污池子,又或者另一個虧空池子。
原本這玩意說是祿重則吏多勉而為廉也沒說錯,畢竟落在個人身上最高的能夠直接基礎工資的一百倍以上,甚至兩百倍。
四阿哥聞聲算了算,一百倍兩百倍
那就是幾萬兩銀子
如此薪資的確不少了。
不過真說是對比那個皇帝弄出來的各種議罪銀之下,這些銀子倒也算不得多了。
唯一的問題是這錢是從哪里出的
不管怎么說這一筆銀子到底不少,就從三哥話中來看,國庫本就不豐裕,這錢大抵不是從國庫中出的。
而且聽這個話來看,這銀子的出處八成也不是什么壞地方。
的確是個高薪養廉,走了正途,原本可以當清官的那些人,真的可以當個清官了,而不是為了各種事情錢不夠而去貪污。
雖然也有雷,即便是都是火耗歸公之下,一部分用來當做養廉銀,但是富庶地方的火耗和貧瘠地方的火耗,那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但是總的來說,在雍正朝也的的確確做到了吏治稍有澄清。
話音落下,太子不由得有些心動。
百利而無一害的東西。
本來那些都是被貪了的。
上繳國庫后,再給官員,既是充盈國庫,也能夠使吏治清明,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這件事放在這里,儼然就是可以直接拿來照抄的東西。
雖然三弟前面說了這過程中有些問題,但是若是把這問題提前就改了呢那不就皆大歡喜了
反倒是康熙把這件事落在了那虧空池子上面,不過這件事,真說是
說不心動是假的。
事情當前,更多的盼著胤祉繼續說下去
但是這玩意一代過去,第二代還沒開始多少年,就一點點要完了。
原本有心照抄的太子
這都已經前人最好底子了,然后他的繼任者就在這種事情上砸盤子
再想想那個議罪銀,兩者放在一起,竟然顯得那么合理。
額
太子抬起手來不由得揉了揉太陽穴,試圖緩解一下。
康熙見狀,到底還是讓人給太子也上了一杯茶。
至于四阿哥那邊,也是不由得皺緊了眉頭。
如此利國利民的事情怎會如此
不是說后人維護了嗎
這就是所謂的維護嗎
因為完善養廉銀的規定,擴大了能夠得到養廉銀的官員,變成常態化。
虧空的時候,不少官員就盯上了養廉銀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沒有火耗歸公,沒有養廉銀之前,散碎銀子鑄成官錠上繳國庫的時候,過程中損耗或者說溢出的這些銀子,直接歸了當地衙門,說白了就是貪一部分給衙門一部分,具體比例全看良心,從皇帝到下面的官場都知道的潛規則。
有了這玩意之后,改善吏治一朝,然后就從好好的獎金,逐漸被挪到其他地方補虧空。
后期不少官員頭上還背著攤捐銀然后供給養廉銀,甚至議罪銀的錢也養廉銀里面分期付款,真就憑空貸款,不僅僅沒有獎金,最后還倒欠要補。
可以說從官員身上的罰款,加上火耗錢的一部分,進入養廉銀的獎金池子,然后各方再挪走獎金池子的錢,各地官員再背攤捐的把工資堵養廉銀的虧空。
折騰一大圈,最后養廉銀無以養廉,只能養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