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接上回說
唐僧聽到喊“太師到了”,心里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絲不祥之兆涌上心頭。也容不得他多想,急忙下床去迎。剛到門口,太師就已來到門前。唐僧趕忙揖首道“阿彌陀佛,太師里面請。”
太師也施禮道“高僧請。”進了屋,太師又道“高僧,微臣夜晚來訪,甚是唐突,有否打擾”
唐僧道“阿彌陀佛,太師親臨貧僧榻處,貧僧求之不得,當不勝榮幸,何談打擾”又趕忙讓座道;“太師請坐。”
沙和尚趕忙把桌子前的椅子調過來。
太師客氣的道“高僧請坐。”然后在椅子上坐下。
唐僧則坐在床沿上。唐僧想這太師急急忙忙來訪,一定是為下午女王之事而來。我要耐著性子,委婉里多說些好話,以便求太師在女王面前多講講情。于是道“太師來訪,也未差個人來告知,好讓貧僧出門迎接。貧僧失禮,望太師恕罪。”
太師笑道“高僧言重了。高僧乃大唐圣國之御史,德高望眾之圣僧,微臣豈敢勞圣僧大駕,受迎接之禮豈不折了微臣的陽壽睹圣僧一面,如沐春風。微臣自然是要親臨圣僧榻處,洗耳聆聽圣僧教誨了。”
唐僧忙道;“罪過,罪過。折殺貧僧了。”唐僧邊說邊想你這太師,來有何事這么客套、虛偽有什么用直接說你來意不就是了于是又問道“太師來有何事有何賜教貧僧愿洗耳恭聽。”
太師不慌不忙,不緊不慢的道“高僧莫要多慮,微臣只是來探望高僧,看看吃住的是否可意,還有何需求。若高僧不嫌棄,愿與高僧聊些佛緣之事。”太師就是閉口不談女王的事情。太師也是有意如此,她想我越不提陛下之事,他們越是想知道,心里就越著急,就越是有愧意,越是自責。
唐僧聽了心想哪有那么簡單這夜晚來就是為了這些恐怕還是為了女王的事而來。太師越不說明來意,唐僧心里就越是沒有底,越不踏實,越想知道。唐僧又想你既然捂著蓋著不說,那干脆我直接問得了,那樣你總得說了吧,省得受這煎熬。大不了大不了拿我們怎么樣也不至于殺了我們吧。于是唐僧心一橫,問道“太師,陛下龍體可安好”
太師見唐僧問陛下身體狀況,知道他還在為下午的事擔心,于是心里竊喜,但臉上卻故意帶了點為難之意,道“高僧啊,我王陛下乃千金之體,平日里又市井少至,哪里見過二位小長老這般的尊容”太師看了看孫悟空和豬八戒,見他們二人聽到這樣說,還有些憤憤不悅。又道“二位小長老也不要生氣,我們女兒國乃西方小國,又處偏僻之地,見識少寡,比不得大唐之國。但二位小長老也確實讓人膽戰心驚。”
唐僧寬慰道“太師,您不要看貧僧這兩個徒弟長得丑陋,但是他們心地還是挺善良的。煩請太師呈稟陛下,若得可以,明日貧僧帶了徒弟,親向陛下謝罪。”
太師忙道“免了,免了。高僧之意,微臣向我王陛下回稟便是,但二位小長老當面謝罪就免了。”
唐僧以為,太師是怕女王再見了孫悟空他們又受驚嚇,故而不愿讓他們去。便也不再堅持。道“貧僧謹遵太師吩咐,還望太師在陛下面前,多多為貧僧美言才是。貧僧不勝感激。”
太師見火候已到,不能再抻下去了,便道“高僧啊,您也不必太放在心上,我王陛下雖然受了點驚嚇,但未傷大體,休息兩日便可痊愈,您大可放心。”轉而又道“我王陛下對高僧西天取經之事甚是關心,特著微臣轉告高僧,金殿之上未能給高僧通關文牒蓋上御印,感到十分欠意。待改日蓋了印,欲親自送于高僧。高僧以為如何”
唐僧聽到女王身體已無大礙,懸著的心踏實了許多。但又聽到通關文牒蓋印之事還得擱置,不免又有些著急,但是,太師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也不能再說什么,只好道“阿彌陀佛,陛下龍體安好,乃是我師徒之萬幸。這都是貧僧的兩個徒弟闖下的禍端,都是貧僧平素訓誡不嚴,才少了規矩,貧僧深感慚愧。今來到驛站,已做了訓戒,定不會再犯唐突之事。至于那通關文牒,也沒有什么早晚,盡聽太師安排便是。只是住的時日長了,會給太師及陛下增添麻煩。”唐僧嘴上說不著急,那是客氣話,他心里著急得很。他耽擱不起,只想盡快西去,也省得再出什么不測之事。婉轉里也道出了此意。
太師聽了,心里十分得意。心想你唐僧終于說出不急著走了,哪管你是真心還是假意只要你說了就行。但臉上一點也沒表現出來。對唐僧道“高僧切莫過分自責,也不要再責備二位小長老了,再說,二位小長老也非有意而為,如若過分責備,倒顯得我女兒國沒有了容量。高僧西天取經,能路過我女兒國,這是我國的福氣。高僧又得小住幾日,微臣可向高僧求得佛法與教誨,結些佛緣,實乃微臣之幸也。談何麻煩豈不見外高僧盡可寬心住下來便是。”
唐僧道“豈敢,豈敢。太師有何要問之處,盡可直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