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等迎親人員聽了,禁不住哈哈大笑。
司儀點燃了院內的大紅鞭炮。那鞭炮,電光閃閃,響聲清脆,震耳發聵。
迎親隊伍,沿著店前大路緩緩東行。你看這迎親隊伍,好生氣派
禮樂隊開道最前面,兩隊人,手持鞭炮、禮花,不時地燃放。鞭炮聲響,聲聲震耳欲聾;禮花綻放,猶如天女散花。其后一行人,吹打著樂器,不停地彈唱,既有百鳥朝鳳,又有鳳求凰。
禮樂隊后,是一隊侍衛,由九十九人組成。侍衛隊伍由一名校尉走在隊伍前面領隊。侍衛們,個個腰挎佩劍,人人英姿颯爽。雖是女子,不輸須眉。
太師的轎子跟在侍衛隊伍之后。
唐僧騎著白龍馬,身穿錦襕異寶袈裟,走在太師的轎子后面。白龍馬高大彪悍,高昂地仰著頭,走起路來一點一點的,神氣活現。額上的紅花隨著馬頭,一晃一晃,十分的顯眼。白龍馬邁著高傲的步子,馬蹄踩在地上,發出“噠、噠、噠”既清脆又富有節奏的聲響。
唐僧穩坐于馬上,他圓頭大臉,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一副大富大貴之相。頭戴毗盧帽,身穿錦襕異寶袈裟;錦襕異寶袈裟無光自生輝,又加這月光皎潔,禮花閃爍,袈裟映射出萬道光芒,猶如如來佛祖金身現世。
迎親的隊伍最后,又是一隊佩劍侍衛,也有九十九人組成。
這是太師特意安排,既彰顯隆重,又可防范唐僧逃跑,還可給唐僧的徒弟們以震懾,防止他們鬧事。一舉多得。
迎親的隊伍驚動了京都城,人們都跑來觀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圍觀的人們見了唐僧,禁不住地驚呼“活佛,活佛現世了”更有人情不自禁地向著他揖首祈禱。
迎親的隊伍來到王宮前,早有大隊宮女迎候在王宮大門內。太師停住轎,攙扶唐僧下了馬,命侍從將白龍馬牽回客店,自己親攙唐僧,在眾多宮女的簇擁下,徒步走進王宮,護送唐僧來到女王寢宮院門外。
玫瑰、月季二位侍女及八位宮內宮女早已恭候在寢宮院門內。玫瑰、月季上前攙住唐僧,與其她宮女一起,簇擁著唐僧走進洞房。玫瑰等人把唐僧送入洞房,便返身而回,出了寢宮院門,到別處去了。因為太師早有安排只要把唐僧送進洞房,就不可再停留。太師如此安排,是怕女王見有她人在,有所顧忌,放不開情感,做不出動作來。
太師見唐僧順從地進了洞房,舒了一口氣。然后對守衛在院門外的御林軍士們低聲交待了一番,便返了回去。
太師自以為為女王成就了終身大事,上無愧于先王重托,下不負國人期望,心里好不得意可她萬萬沒有想到,她這所為,卻無意中冒犯了如來佛祖。
看官會問這樁婚事又與如來佛祖何干看官您想如來佛祖五百年前就想將大藏經法傳播到東方大國,卻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取經之人,才一拖再拖,直拖到今日。為此,他還寧愿討了玉皇大帝的人情,也將孫悟空等的性命保全了下來。如來佛祖為此等了五百年,才尋覓到玄奘法師這樣一位前世有佛緣,自幼入空門,癡心習佛典,佛道精深,德高望重,又有恒心,且來日能成正果之人。是何等的不易向東方大國傳播大藏經法的期望,全寄托在玄奘法師身上。如來佛祖對玄奘法師寄予了這么高的期望與重托,你太師卻要毀了他童子之身,滅了他佛緣,使如來佛祖向東方大國傳播大藏經法之偉業毀于一旦,使如來佛祖五百年來的辛苦努力成了泡影。如來佛祖如何能容忍又怎能不降罪懲罰因而,這太師為自己將來的命運埋下了禍患,招來了災難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且說唐僧,他知道孫悟空的能耐,他相信,只要按照孫悟空的計謀去做,他就能度過這次難關。因而,他暗下決心,要依照孫悟空講的,努力去做,不使女王生疑。
唐僧進了洞房,就聽到從內室里傳來悠揚琴聲。這琴聲,時而如潺潺流水,時而似江水拍岸;時而如麗鳥低語,百花吐艷;時而又似蝶飛蜂舞,采花正酣;時而又似一對情侶相依相偎,互訴衷腸。唐僧聽得入了謎,竟也忘了自己處境。
唐僧隔著紗幔望去,只見女王坐在琴臺前,舞動玉指撫琴弦。但見她青黛發絲高高挽,珠光寶玉飾滿頭;朦朧牡丹眼,頻點滿月面,纖指輕撥金絲弦;玉指到處琴弦顫,流淌出樂符一串。如癡如醉美人畫,天籟之音蝶戀花。女王把一曲蝶戀花彈得如此入境、入意、入心,唐僧聽得入了迷,陶醉其中,禁不住低聲贊嘆“好琴法”
女王見唐僧進了洞房,停住琴,起身笑迎,嬌滴滴的道“御弟哥哥,妹妹已恭候多時了。”真可謂,萬般柔情情似水,只聞其聲人也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