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女王揮劍斬唐僧,劍疾如風,眼看著那劍就到了唐僧頭頂。可劍一偏,捎著唐僧的毗盧帽頂而過。女王手一松,將劍擲在地上。腳一跺,眼一閉,頭一扭,手指城門,厲聲呵斥道“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見到你”女王雖然緊閉雙目,但卻阻擋不住兩行眼淚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奪眶而出。
唐僧聽得“叮啷啷”一陣響,以為是自己的頭顱落了地,但卻沒覺得疼痛,而且自己還有意識,以為魂魄已出殼,懶洋洋睜開眼,看見女王就在眼前雙目緊閉,淚流兩頰。又聽女王這般說,頓時百感交集,凡心涌動,心生愛憐。又想起昨夜里,女王癡情一片。若非要實現大唐皇帝陛下的托付,到西天佛國取回真經,哪怕是枉廢了二十余年的佛緣,也要留在女王身邊。然而,現在只能是有情無緣了。想到這,他情真意切地道“陛下,您對玄奘的愛,玄奘終生難忘,只可惜,今生無緣。若有來世,
玄奘定會不離不棄,一生相報。”看來,唐僧確實是動情了,已不再說“貧僧”,而是直呼自己本名“玄奘”了。
孫悟空趕忙扶唐僧上馬,急匆匆朝城門跑去。
豬八戒、沙和尚慌忙爬起來,跌跌撞撞跟在后頭。
守門官兵打開城門,城門“吱呀”作響。
唐僧師徒四人如鼠竄一般,向城外逃去。
太師見女王沒殺唐僧,又放他們出城,大惑不解,以為是女王一時手軟,便想駁轉戰馬去追,但她的馬緊挨著女王的戰馬,又比女王的戰馬縮后一馬頭,戰馬調不了頭;想下馬去追,怎奈兩戰馬挨的又太近,她也下不來。急得只能在馬上大喊“不要放那和尚走了,給我殺了他們”
眾御林軍官兵眼望著女王,女王呆呆地站在那里沒有言語。女王在,沒有女王旨意,御林軍官兵們哪敢行動更何況,女王已說讓他們出城了。官兵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唐僧師徒四人,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一溜小跑逃出了城門。
太師在馬上氣得直哆嗦,好一會才跳下馬來。見女王身子搖搖晃晃欲倒,哪里還顧得上唐僧師徒的事趕忙來扶女王。女王體力已不支,倒在了太師懷里。太師焦急地呼喊到“陛下,陛下,您醒醒”
要說女王怒殺唐僧,此乃正合人間俗語愛極生恨,恨極成仇,仇則傷人。又道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王是凡人,自然也是如此。當然,女王還不是完全這樣,女王恨唐僧主要是因為她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因屈辱而成恨。然而,就在劍落瞬間,女王又有所想我即愛他,為何又要害他于是,無奈地棄劍于地上,放了唐僧西去。她心里也矛盾放他走,或許永無再見之日;不放他走,留住他人,留不住他心,又有何用女王恨、愛交織,心中痛苦,加之一夜未眠,又經悲憤折磨,心力憔悴,體力難支,太師來扶時,已昏厥過去。
女王被送回寢宮,經太醫施救,才蘇醒過來。女王慢慢睜開眼,見自己躺在龍床上,想昨晚,還溫情正濃,今日卻人去屋空,竟成南柯一夢,心中好不悲傷,不禁又流下淚來。太師不停地勸慰,女王才稍稍平穩了心情。
女王見天已大亮,時辰不早。想唐僧,昨晚就恐沒吃好飯,又經一夜煎熬,今一早又忙于逃命,定是食水未進,不禁又心痛起來。于是,用了力氣,喚玫瑰到近前,有氣無力地囑其準備吃食、酒水。玫瑰領旨,含淚出去操辦。又喚月季,扶自己坐起,靠于床頭。又命其取紙筆來。
月季用托盤托著紙筆,雙手呈于女王面前。女王提起筆,顫抖著手,在御函上書寫書信,邊寫邊淚流如溪,啪嗒嗒落在信函上。女王累得額上浸出細密汗珠,幾次體力不支將筆駐住。在場之人,無不感涕。
女王寫完,已累得不行,放下筆,喘著粗氣,親自將御函折好,那淚水依然流個不止。
這時,玫瑰端著點心、饅頭和一小壇御酒進來,請女王過目。女王止住淚,微微點了點頭,吩咐玫瑰讓軍士一并將其和信送予唐僧。
眾人見女王病成這樣,還想著唐僧,無不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