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杜尚書對太師道“回稟太師,下官有一想法,可有此效。”
太師驚訝地道“杜尚書快講來聽聽。”
杜尚書道“回稟太師,大殿的立柱及殿梁,在大殿中是最為重要的結構,也是最顯眼的部位。松木木質松軟,易腐易蛀,難承千年之載。以下官愚見,成仙殿的立柱及殿梁,應全部使用名貴木材,這樣,既能確保大殿的建造質量,又能彰顯出成仙殿的尊貴與奢華,使臣民百姓仰視,道我等臣子對先王忠孝。”
太師道“要用何種名貴木材”
杜尚書道“回稟太師,可用楠木。楠木木質堅硬,油性大,耐腐不蛀,千年不朽,即能承受重力,又身價名貴。”
太師聽了,有些為難,道“用楠木做成仙殿的梁柱,當然是最好。但該木名貴,生長緩慢,這等大料,有錢也難買到。”
杜尚書道“回稟太師,正是因為這楠木大料稀缺,有錢也買不到,才要選用這種木料。”
太師疑惑地道“這就怪了,明知不好尋找,杜尚書為何卻要自找麻煩”
杜尚書道“回稟太師,若是用錢可以買到的木料,用所捐之銀購買便是。但那樣哪里還有朝廷獻力的表示正因為用錢買不到,而朝廷卻做到了,這才可以顯示出我等臣子的忠孝之心啊。”
梅大人道“啟稟太師,杜尚書所言極是。先王功德昭彰,成仙殿理應建得雄偉、尊貴,以供萬民瞻仰,也示我等臣子忠孝。”
眾大臣也七嘴八舌地道“二位大人說的對,我們做臣子的應對得起先王,不能遭百姓詬罵”
太師有些為難地道“道理是如此,可這些大料到哪兒弄去”
杜尚書道“回稟太師,下官曾有耳聞,在三山府的木山南坡,有人曾見到過楠木大樹。下官懇請太師,遣人進山采伐。”
太師道“茫茫大山,如何尋找”
杜尚書道“啟稟太師,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至誠,則神靈感動。下官曾聽尊長講孝子臥冰求鯉,臥雪求筍,終得如愿。皆因至孝之心至誠,感天動地之故也。克萬般之難,方顯我等臣子忠孝之心。”
太師聽了,不好再反對。若再反對,便顯得自己對先王不忠不孝了。于是道“以杜尚書之見,誰可擔此大任”太師不想攬其責任,便將選擇進山采伐樹木人選之事,推給了杜尚書。
杜尚書道“回稟太師,依下官之見,此大任可交付兵部春尚書。春大人處兵強馬壯,可擔此任。”
春尚書聞聽,趕忙出班對太師道“啟稟太師,末將處雖是兵強馬壯,但從未進深山采伐過木材,對木材也是一竅不通,恐見了面也識不出那楠木來。”她哪里敢應承這事萬一進山采伐不到那些木料,耽誤了成仙殿的建造,她豈能承擔得了這等責任于是趕忙推辭。
太師望著杜尚書,遲疑地道“杜尚書,你看”太師故意拖長了聲音,也不說準與不準。
杜尚書見太師不拿決斷,便對春尚書道“春大人,為先王建造成仙殿,是一項宏偉事業,我等臣子都應義不容辭,盡心竭力,你怎么反倒推脫起來只有你們兵部人強馬壯,適合進山。不識路徑與楠木,又有何妨可帶老獵人和伐木人一同進山,有她們在,何需你們軍士識得請春大人切勿再推辭。若再推辭,便是對先王的不忠不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