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掌柜聽了,更是羞得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李、韓二人聽了,感激地泣不成聲。
丁府丞又問“你把他們救回家時,他們腳前和身上還有什么東西沒有”
荷英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回稟大人,小民有愧。小民租荷員外馬車時,還想著能用那錠金元寶來付她車錢,可是,當小民救他們時,地上卻沒有了。小民只好賣了地,付了車錢。回到家,給他們擦洗傷口時,小民什么也沒有見到。大人,小民講的句句是實,不然,小民后來也不會再把那點養命的地又賣了。要不信,大人可派人到小民家里去搜。小民絕不會貪不義之財。”
曇掌柜聽了這些,失聲哭道“我有罪,我不是人”
丁府丞聽完荷英的講述,感動不已,忙道“快給荷姑摘去手鐐。”
衙役們趕忙上前,把荷英的手鐐去掉。
丁府丞又安慰道“荷姑,本府絕非說你昧財,只是想把事情問問清楚。你是大慈大悲,大仁大義之人,讓本府敬佩。本府將奏請我王陛下,懇請陛下對你加以褒獎。”丁府丞一拍驚堂木,道“本府已經查明,堂下二人系西圖國木匠李友朋和韓玉樹,二人本無罪,釋放回家。退堂”
丁府丞退堂后,趕忙寫了道遞呈,請求面拜女王陛下,她想將此事詳詳細細地講給陛下聽,并請求陛下降旨,褒獎荷英。可是,遞呈到了樞密院,樞密郎石榴覺得,年關將至,國事繁忙,陛下身子又重,不便過多打擾。再說,丁府丞五品之職,面朝陛下,也不符合規制。有事情稟報,只可上書言明,不能面呈。就這樣,丁府丞的遞呈如泥牛入海,沒了音訊。
荷英等人雖然受了一番折騰,吃了許多苦頭,但是,卻因此弄清了李友朋和韓玉樹他們兩人的身世;而李、韓二人也知道了自己是誰,家在何處,也算是因禍得福,不勝高興。回到荷前村,李、韓二人便迫不及待地要回家鄉。
荷英勸道“大后天就是年三十了,你們還是過了年再走吧。”
然而,李友朋、韓玉樹他們二人歸心似箭,哪里能留得住荷英只好連夜為他們做了干糧。第二天一早,荷英母女早早起來,做了飯,讓他們吃了。荷英又叮囑他們路上千萬小心。最后,十分慚愧的道“姐姐實在是貧窮,拿不出錢來給你們作盤纏,你們就原諒姐姐吧。”
李、韓二人眼含熱淚,感激地道“姐姐傾家蕩產救我們,如我們再生父母,恩比地大,情比天高。我們無以為報,就請姐姐受我們一拜吧。”說著,二人跪在地上,“砰砰”每人向荷英磕了三個響頭。
荷英趕忙扶起他們,道“你倆何必這樣見外行善積德是人本分。姐姐救你們那是應該的,也望你們今后多行善事,也算沒有白費姐姐一番心血。”
李、韓二人流著淚道“我們謹記姐姐教誨。望姐姐多多保重,他日定會再來看望姐姐。”說完,韓玉樹背起包袱,二人抹著淚走出了院門。
荷英母女站在家門外,望著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不停地揮手。直至他們兩人拐了道,看不見了蹤影,才悵然若失地回了家。
李友朋、韓玉樹二人按照丁府丞寫給他們的地址,一路打聽,向西圖國老家奔去。由于他們二人回家心切,路趕得急,下午便踏進了西圖國。這一日走了有七八十里路。也正是因為這,李友朋的腿傷復發了。夜里,李友朋和韓玉樹躺在路邊的草堆里。李友朋疼得睡不著覺,不住地。韓玉樹直為李友朋著急、心疼。
第二日早晨,李友朋仍覺得腿疼得厲害,他怕拖累了韓玉樹,便對他道“兄弟,你先走吧,要不,就耽誤你回家過年了。”
韓玉樹道“大哥,你我生死一場,已是患難兄弟,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我扶著你,咱慢慢走,年前到不了家,年后到家就是。”
李友朋自嘲地道“俗話說的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真是一點不假。我要不是這么心急火燎地趕路,哪能弄成這樣子還連累了你。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話說的真對。我雖然四十多歲,已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可做起事來,還是像個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