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聽了如釋重負,高興的道“那感情好,你說這話俺高興。”
白龍見已經包了不少的水餃,盆子里還有不少的餡子,于是道“大伯,就我們兩人,還用包這么多我們吃不了。”
老伯道“今兒包的水餃不是只為今兒吃的,要留一些放到明天再吃。餡子要留到初五再包。”
白龍道“為何放這么多日不放壞了”
老伯笑道“咱這兒天冷,冰天雪地的,壞不了。”
白龍“嗯”了一聲。
老伯又道“孩子,看來你是真的不知道民間的風俗啊”
白龍疑惑的道“大伯,民間有什么風俗”
老伯道“民間的風俗多了去了,單就說這過年,風俗就很多。我剛才說了,今兒是年三十,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一年的頭了。包好的餃子留一些等到初一再吃,是年年有余,一年從頭到尾都有餃子吃的意思,寓意家里富裕。初五那天,是送老人的日子,也是接灶王爺回來的日子,所以要吃水餃,以示恭敬、孝敬。”
白龍聽了,恍然大悟般的“噢”了一聲。
老伯又道“孩子,俺見你也老大不小了,就趁今兒給你說道說道這民間的風俗,省得將來你成了家還不知道這些,讓你老丈人笑話。”
白龍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仍謙虛的道“大伯,您講,我也該學點見識了。”
老伯道“咱們這里,是孔圣人之地,有一套講究。在咱這里,過年是最重要的節日,有好多的風俗習慣。人們為了求來年的吉利,便生出好多的規矩。單就說話來講,就有很多道道。但總的來說就是,過年時要多說喜興的話”
白龍不好意思地插話道“大伯,對不起,我是不是講了不該講的話”
老伯笑道“孩子,這事不怪你。常言道不知者不為過。你沒在這里生活過,不知道這里的風俗,有情可原。人哪有生來就懂得俺知道這些,也是老輩人告訴俺的,跟著別人學的。今兒咱啥也不忌諱,就趁著這包餃子的功夫,講一些給你聽。”
白龍點著頭,認真地聽著。
老伯繼續道“過年的時候,不能嫌少道多。不論在哪里,對做的飯都不能說做的咋這么多更不能說做的咋這么少這能夠吃的嗎等等,這些話人們覺得不吉利。還有些話,人們要表達出他的意思,但卻要避諱一些字。比如說,讓你嘗嘗水餃餡的咸淡,如果咸了,不能說咸,要說有鹽味,因為咸字和嫌棄嫌隙的嫌一個音,就有了不和睦的意思;這咸還和清閑的閑一個音,也有無事可做的意思,尤其是生意人,對他有生意冷清,不興旺的意思,所以人們避諱;如果淡的話,要說可以再放點鹽,不說淡,因為淡字也不好。點火做飯叫生火,生字與升同音,有升官發財生意興隆的意思,官人、生意人尤其喜歡。”
白龍感嘆道“這么復雜啊真是一門大學問呀”
老伯笑了笑,道“這還算不得什么,更有的是,煮水餃的時候,如果家里有還沒生過娃的小媳婦,婆婆明知道水餃已經煮熟了,但是,還是有意讓小媳婦嘗嘗煮的水餃,并會問小媳婦道生不生這個媳婦就應該說生。而不能說不生了或熟了。因為這里這個生字是生孩子的意思,是為了討個吉慶,并非是真問水餃生不生,熟不熟。一家人都盼著小媳婦生個娃,能添丁進口,聽了小媳婦說生,能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