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微閉雙目,輕念咒語。然后睜開眼,向著兩棵已經復活了的枯樹各揮了揮佛塵,道“白龍、桃花仙子,你們二人快快復生來。”
話音剛落,就見白龍和桃花仙子各自從樹中走出來。披在樹上的新衣正好做了他們的衣裳,穿在身上。他們來到碧霞元君寶臺前,俯身叩頭,道“白龍桃花仙子叩見元君天尊,感謝天尊復生之恩。”
碧霞元君道“你二人也莫謝本尊,你們能復生,全靠了香草姑娘。沒有香草姑娘至真至愛之心,你們二人是斷難復生的。”
白龍和桃花仙子趕忙向香草叩頭謝恩,道“香草妹妹,你的大恩大德白龍桃花仙子銘記在心,永世不忘,來世當牛做馬也要報答你的救命之恩。”
香草趕忙道“白龍哥、桃花姐姐,你們千萬別這樣,俺救恁是心甘情愿的。只要你們倆能相親相愛地在一起,俺就滿足了。”
碧霞元君道“白龍、桃花仙子,本尊念及香草姑娘至誠至善之心救你們重生,今后你二人要不忘世人恩德,好好做人。”
白龍和桃花仙子再次叩頭,道“感謝天尊,白龍桃花仙子謹遵天尊教誨,不忘世人恩德,好好做人。”
碧霞元君對香草道“香草姑娘,你還有何愿望講出來,本尊一并滿足于你。”
香草叩頭道“回稟泰山奶奶,香草心愿已達,別無他求。”
碧霞元君感慨的道“香草姑娘,善有善報,你善良之心終會得到報答的。”然后對白龍和桃花仙子道“你們二人快快隨本尊去也。”說完,升起七彩祥云。
白龍和桃花仙子趕忙向陳老伯磕頭道“爹,您的恩情,白龍桃花仙子永世不忘,來世再做您兒子兒媳。”然后隨怡人、怡心之后,飄然而去。
碧霞元君將白龍和桃花仙子安置于桃花澗里,二人在這青山、綠水和滿澗的桃樹之中,有百鳥、兔鹿和群猴作伴。夏秋以肥美鮮桃為食,冬春則以桃干為糧,遠離塵世的喧囂與俗世的煩惱,過著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真比那神仙還快樂這是后話,不表。
且說東海龍王,得知自己侄子白龍被玉皇大帝貶黜仙界,敕之為朽木,暴尸于日光之下,心中好不悲傷。即刻召來巡海夜叉,命其率領蝦兵蟹將,速速挖掘隧道,悄悄將白龍尸身偷來掩埋。
夜叉領了令,率領三千蝦兵蟹將,晝夜不停,從東海海底向泰山白龍罹難處挖掘。不多日,隧道挖通,夜叉悄悄地探頭出洞口,見這洞口正好在玉皇大帝敕之的大樹旁可夜叉哪里知道,他們挖的隧道出現了偏差,隧道口的這棵大樹是桃花仙子的原身。至今,離臥龍槐不遠的山路東側,依然遺留有當年夜叉一伙挖掘的隧道,其狀如水井,與東海相連,井中之水清澈凌冽,冬天三九之日也不結冰。成了泰山一奇不表。
夜叉趕忙命令眾嘍啰把這棵大樹搬入洞里,抬到東海龍宮。龍王手撫大樹,痛哭流涕,悲傷不已,然后命夜叉將其安葬在一處小島上。龍王也不知道,夜叉一伙偷來的這棵尸身大樹并不是白龍化作的,而白龍化作的那棵槐樹依然還在那里生長著,其狀如一條昂首俯臥的滄龍。世人稱此樹為“臥龍槐”,也成了泰山一景不表。
回頭再說陳老伯等眾人,見泰山奶奶顯靈,都簡直驚呆了,直到碧霞元君等早已沒了仙蹤,人們才站起身來,驚呼“泰山奶奶顯靈了,泰山奶奶顯靈了”
陳老伯見白龍和桃花姑娘都復了生,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感恩泰山奶奶,感激香草姑娘。他逢人便說,遇人便夸香草姑娘是一個善良大義之人。不久,這一奇事就傳遍了整個泰安城,人們無不稱奇稱贊,都把香草姑娘當作奇人、大善人敬仰、崇拜。
次年春,泰安城里一陳姓人家托媒婆來澗下村劉大叔家提親,劉大叔老兩口見陳家家境殷實富裕,尤其是那陳公子,年紀二十歲,長得不僅一表人才,而且還飽讀詩書,品行端正。更奇的是,這陳公子相貌酷似澗上陳老伯昔日兒子白龍。劉大叔老兩口好不喜歡,便一口答應下來。
澗上的陳老伯得知,亦是高興不已,出錢為香草置辦了豐厚的嫁妝。
香草與陳公子成婚后,夫妻二人恩恩愛愛,和和美美。幾年后,一雙兒女繞膝,一家人過得幸福快樂無比。
這正是善良人兒得眷顧,有情之人成眷屬。多行善義不為惡,神靈自然也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