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子監國第一天,早朝。
龍椅空置,下方置一黑色檀木長條案幾。
太子蕭循傳達了陛下病中圣諭“釋放姚靖,念其替父伸冤,事出有因,降職二級,罰俸一年。”
眾大臣驚訝,都察左御史出列“陛下釋放姚靖已是天恩,她是女子,豈能繼續做官”
蕭循“父皇感念孝嘉皇后,道是巾幗不讓須眉,今后有意放開女子科舉。”
都察左御史是元老重臣,有段時間這些人都給孝嘉皇后打下手,因此無可反駁那句巾幗不讓須眉。
都察左御史懷疑其實是太子的主意,但沒證據,畢竟陛下病了,懷念故人情有可原,他總不能去叨擾陛下。
“太子三思。”
蕭循“難道王大人擔心大宣男兒考不過女子如此,可分設男女科舉。”
“臣不是這個意思”分開設男女科舉豈不是意味著年年都有女子為官
王大人靈機一動,轉向裴太傅“事關科舉,裴大人以為呢”
裴太傅夫人的娘家子侄也參加了這屆科舉,正好是第四名,如若剝奪姚靖的狀元,第四名遞補至榜眼,說出去也好聽。
裴清許道“黃帝藝五谷,嫘祖始桑蠶,科舉是為大宣選拔人才,當官皆為解民饑寒,并無男女之分,戶部織造司等不妨先設女官,觀瞻后效。”
蕭循“太傅言之有理。”
王大人臉色一僵,大意了,他忘記太傅之女未婚聰慧,裴清許沒有兒子,指不定想讓女兒考呢。
在戶部就職需要術數能力,太傅擅經綸之外,術數也不輸,戶部許多官員都是他的學生。
太傅先拿自己的學生所在的政司開刀,他倒也沒話可說。
接下來,百官又提了一些政事商量,基本上君臣相宜。
太監總管拉長聲音“退朝”
蕭循道“太傅留步。”
裴清許跟著太子到后殿,想到剛才早朝路上,印坊的劉清源主動搭話,先說了一通“令郎好相貌”,接著又批評其“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太傅要好好管教”。
裴清許云里霧里,反應過來,原來是太子在外面給他認了一個義子。
蕭循解釋道“劉大人盤查得緊,只是權宜之計。”
沒有人比裴清許更了解太子,絕不是權宜之計這么簡單。他最近聽說太子身邊出現一個能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事大刀闊斧,領異標新。
太子自己護著還不夠,還要拉上太傅一起背書。
裴清許“臣明白。”
蕭循道“改日我讓裴酌上門敬茶,過一道禮。”
裴清許十分有規劃地問“何日”
蕭循破天荒沒有準數,道“未定。”
他懷疑裴酌教完書就懶得動彈。
裴清許“臣是擔心萬一撞見,對面不識,露出破綻。”
蕭循“太
傅盡可放心,你若是遇見一絕色懶散之人,那便是了。”
裴清許皺眉。
這是他教的太子
裴清許勸誡殿下,孔子曰,君子有三戒。7”
“少之戒色,壯之戒斗,老則戒貪。”蕭循倒背如流。
裴清許是他多慮了。
陛下有意放開科舉男女限制,馬上在京城中傳開了。
裴清許一歸家,夫人楊眉便迎上來“我聽說陛下愿意讓女子考科舉,我問了陽兒,她不想考。老爺何不反對,讓我娘家侄子遞補。”
裴清許看了她一眼“技不如人,遞補有何用。”
楊眉尷尬道“女裝男裝,定是有些狡猾的,二侄哪里比得上。”
她又問“太子可有提起婚事”
裴清許“沒有,陽兒沒跟你說,她不想嫁進宮里么。”
楊眉“說了,但千金易求,良人難遇,老爺你親自教出的學生,還有比這更放心的么”
裴清許點頭又搖頭“以陽兒意愿為主,給我當女兒,不是來受委屈的。”
“老爺認了一個義子”楊眉揪了揪手帕,“怎么這么突然”
兒子沒了后,夫妻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再生,楊眉曾經提過抱養一個男嬰繼承香火,但都被裴清許否決。
后來,或許擔心妻子孤單,裴清許答應從她娘家過繼一個女兒陪伴。
楊眉知道裴清許一直念著那個孩子,突然認義子有些奇怪。
是找到了好苗子想栽培
裴清許“是太子的意思,夫人有空去太子別院看看他,以免一問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