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循讓各地農政司注意大雁群的動向,記錄今春北遷的路線。
大宣境內大雁遷徙的路線就那幾條,蕭循在給賈斂的信中透露,等他排開事宜,將沿著大雁遷徙路線南巡。
登基第二年南巡,合情合理。
農場上方,一群大雁排著人字形飛過,大雁群大家抬頭都能看見,光靠賈斂是瞞不住的。
裴酌目瞪口呆。
這是又懷疑他在大雁遷徙的路線上,才能借鴻雁傳書,打算親自來看看了。
裴酌“崽兒我們得馬上走了”
自首和被抓不一樣,前者能立功,后者牢底坐穿
一歲的裴復復背著小包袱,包袱里是金師傅給他做的大木碗,又薄又輕還能裝,他超喜歡用這個碗吃飯。
他跟賈斂告別數次,賈斂也哄他數次,裴復復現在非常確定,伯伯也會回玉京,他們會再見面。
賈斂將一個木匣子交給裴酌“這是路上的花銷。”
裴酌“不不不,我還有錢,農場用度多,阿兄你自己留著。”
賈斂道“這是我兩年的俸祿而已,阿弟就當是幫我捎回玉京給我夫人,路上可以先花,等到了玉京補上虧空就好。”
賈斂雖然就種種田,但蕭循給人才的俸祿一向大方。
裴酌沒有理由拒絕了,道“好,謝謝阿兄。”
賈斂將當初跟著自己來嶺南的家丁派給裴酌,一共四人,有些武功,應付普通山賊不難。
“這是我的引信,若是遇到不講理的官員,能震懾一二。”
他雖在邊陲當小官,但舉朝都知道陛下器重他,常有書信往來。
裴酌感動得眼眶微紅,從無依無靠到見到賈大人,從此在農場逍遙自在蹭吃蹭喝,何止一
句幸運能概括。
裴酌“等到了玉京,我也會幫阿兄好好看顧侄子。”
賈斂有一兒一女,都在京中。
賈斂知道這句話的分量,道“阿兄在此謝過了。”
裴酌道“待我啟程一個月,阿兄可修書一封給陛下,說夢見我已畢業。”
賈斂不解“為何要一個月”
裴酌撓撓臉蛋“那個因為我走得慢一些。”
蕭循兩月后才會收到信,那時他應該離京城很近了。
賈斂明白了“好。”
裴復復“伯伯,我們在京城見哦。”
賈斂“好。”
馬車啟程,行李很多,導致走得并不快。
沒有水泥路,時不時顛簸一下,盡管車輪已經用他特制的橡膠包好,車上鋪了軟墊,還是震感明顯。
一蹦一蹦的趕路,小崽子倒是很喜歡。
裴酌心里立刻就后悔,掀開后簾子,對賈斂大聲喊道“算了算了,不要給蕭循寫信”
這信一寫,等于發布了一個截止日期。按照經驗,最后幾天怕不是得夙夜趕路。
賈大人揣著手,看著馬車越行越遠,他也算是不負陛下了,裴酌和裴復復都錦衣玉食,毫發無損地回京,幾百只雞沒白養。
陛下見狀會寬恕他一二的吧。
裴復復“爸爸,蕭循是誰”
裴酌“是我的老板,我們要回去上班了。”
裴復復“我幫爸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