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兒,你可是遇上了什么麻煩”比起只在意蕭峰想法的喬氏,喬三槐的考慮就多了一些。
他知道就算是鎮上的一個店里的掌柜都不一定能說離開就離開,更別說聽起來就比掌柜厲害許多的“丐幫幫主”了。
蕭峰很想回答沒事,但是對上喬三槐和喬氏關切的眼神,從不在家人面前談及在外辛苦的他有些猶豫。
不是他如今已軟弱到需要通過從家人身上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而是他考慮到自己雖然是找了個理由主動請辭丐幫幫主之位,但他身上始終存在“契丹人”這個身份炸彈。
這世上沒有密不透風的墻,蕭峰相信以汪劍通、玄慈、智光的為人,不會在保守秘密二十五年后,將這個秘密泄露出去。
但是汪劍通在蕭峰繼任丐幫幫主之位前做的那些布置,很難保證有沒有被人看透。
汪劍通的保證蕭峰相信,但是月月告訴他,汪劍通的那些布置防君子不防小人,光是如何能在不破壞火漆的情況下取出藏于信封中的信紙的方法她就掌握十多種。
這些人收到汪劍通的布置,必然會藏到秘密之處,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的親人朋友不會好奇他們隱藏的秘密呢
說不定早就有人知道蕭峰的身世,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曝光機會,這才隱而不發。
更何況,知曉雁門關一役的除了蕭家四口,以及在蕭遠山手上僥幸活命的三位幸存者,還有給玄慈遞假消息的幕后黑手。此人對雁門關一役后事態的發展究竟了解多少,除了他自己沒人清楚。
現在的蕭峰不怕身世曝光,但他不想喬三槐和喬氏是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契丹人后,再由他人轉述得知此事。
得知當年的真相,又親自去了一趟遼國,與普通的契丹百姓相見后,蕭峰已經沒有初初得知自己實為契丹人時那般抗拒。
他是在父母的期待中誕生的孩子,他的父母也并非以屠殺宋人、侵占宋人財物的惡人,他有什么理由不接受自己的身世呢。
一個人托生在宋國,還是托生在遼國,并非自己所能決定的。但是他可以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已做宋國人二十五載的蕭峰不用詢問他人,都能猜到宋人對契丹人的態度。
當丐幫幫主的時候,他在意的人、事、物有很多很多,但是卸去幫主之位的他,對這些已經沒有多少在意的了。
他不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但他對喬三槐和喬氏還是非常在意的。
蕭峰并不希望一向疼愛自己的養父母,因為得知他是宋人眼中形如惡鬼、兇狠殘暴的契丹人,而對他心生厭惡,看向他的目光中也永遠帶著恐懼。
但是隱瞞始終不是長久之計,他寧可親眼見證這一幕的發生,也不想日后回來拜訪喬三槐父母,迎接他的不是熱情的笑容、溫暖的懷抱,而是充滿提防、抗拒、惶恐、憤恨的目光。
在心中措辭許久,蕭峰才道“爹、娘,你們可知道契丹人”
不怪蕭峰先有此問,因為他在拜汪劍通為師,并加入丐幫前,在這個家生活了十五年,他從來沒有聽喬三槐和喬氏說起過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