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劁豬的震撼,宋檀挑菜苗時都簡單粗暴許多,什么絲瓜扁豆也都加了進去。
看在老板眼中就覺得她十分爽快,是個好主顧,因此這邊還殷殷的建議道“我看你家菜園子也不小。這春夏還好,等到秋冬了,你家搭不搭大棚啊搭大棚的話找我呀,我們家干這個可專業了。”
大棚
宋檀還沒想好。
一年到頭挺累的,冬天打算讓家里人休息休息。不過,休息的阻力大概來源于爺爺奶奶和爸媽。
畢竟能掙錢,他們絕不會想錯過的。
回家一段時間,她已經看透了家里人的抓錢心態,這會兒話就沒說死。
只是提前打聽著“冬天大棚種什么好賣呀”
“那還用說”菜老板眉飛色舞
“水果,那你就種草莓咱市區旁邊的草莓基地,過年的時候一斤草莓都要十塊,你就說掙不掙錢”
“至于其他菜,但凡是綠葉子的,除了白菜,其他冬天都能行。”
當然了,做生意的,得往好處夸夸嘛,比如人家就沒有講草莓賣不出去或者路封了怎么辦。
不過對于宋檀來說,家里每頓飯一二十口人的食材,啥賣不出去就收拾一下做菜干做醬唄。
最多是不掙錢,反正虧不了。
她把這事兒記下,決定等秋冬忙完了再來考慮。
這會兒當務之急,還是得把劁豬匠張師傅給帶上。
張師傅今年五十七了,在城市里這個年紀剛退休,正是精神抖擻的時候,但是在村里已經可以說是老人家了。
他原先就是騎著車子在各個村子里來回接活,后來家家戶戶都不養豬了,他年紀也大了,就隨著兒子住到了鎮上。
這會兒聽說又有人找,老頭還挺高興
“不是不讓家里養豬嗎你們家還養了呀偷摸的不”
宋檀哈哈一笑“沒呢,報備了。沒養在大路邊上,在后山,不影響。”
家庭農場是可以申請養豬的。
張師傅腰里系著個小挎包,真的不大,也就巴掌大小吧。
宋檀瞅了兩眼,叫張師傅看到了,這會兒得意的拍了拍包“吃飯的家伙都在里頭呢,跟了我四十多年了。”
“就是最近幾年基本沒啥活了,感覺手都生了你們家這豬啥情況啊”
宋檀能咋說我們家狗偷了個崽回來
就春秋筆法了一下“我們家原先五頭豬都劁過了,但是前段時間從山上跑下來一頭小野豬,關著一塊養了,就說把它劁了,省得打架。”
這倒是,野豬在豬圈里橫沖直撞的,家豬脾氣好性格溫順,萬一影響食欲不長肉就不合適了。
但張師傅還有些可惜“你們家運氣真好,野豬仔呀,去山上逮都逮不到的,怎么不留著做種豬呢”
宋檀無奈。
為啥呢因為烏蘭不想再買一頭母豬。
按她的經驗是“這都好幾年沒有養豬了,本來今年養這么多頭豬都挺冒險的,要是養個母豬讓它生豬仔,萬一自己家出了差錯,那不是白白損失錢了嗎”
“頭一年,保守點。”
而且,家里王麗芬和烏蘭都覺得,野豬肉沒什么好吃的。
她們大權在握,宋檀就決定,給這野豬來一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