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小賣部,其實跟城里隨處可見的小賣部截然不同。這地方小的可憐,東西的種類也匱乏的可憐,倒是能找到不少童年回憶。
可惜了許多城區里難見的零食,如今家里人都不愛吃了。
“王姨,我媽讓我來換五千塊錢。”
宋檀推開玻璃門,屋子里正看電視的女人立刻站了起來
“啊喲檀檀啊真是稀客回來也好一陣子了吧都沒見你在村里怎么走動看你這皮膚,在家捂的多白凈”
宋檀心想我是不怎么在村里走動,因為出門都開車,或者去山里動彈了。
不過此時她也只是笑笑“我媽遺傳的好。”
王姨倒是認真點點頭“你媽現在是享福了,這兒女都在身邊。你們種地也種出個名堂來了你瞧她,如今沒壓力,皮膚白里透紅的,多精神啊”
“你爸也是,走出去看著年輕好幾歲。”
宋檀嘻嘻哈哈“是吧,肯定我以前在外地,他們掛念著呢來,王姨,這我爸今早上剛撈的菱角,給你帶一盆來。”
“啊喲”
王姨一邊拉開抽屜,點著手里的現金,一邊格外驚訝的說道“可了不得你回家都半年了吧我這還頭一回吃你家的東西呢。”
也就一開始請村里人干活的時候還包了飯,后來宋檀他們家人越來越多,就直接提價不包飯了。
大家頂多聊天的時候知道地里種了啥,可也不知道是老宋家性子獨,還是年輕人不會做事,眼瞅著半年過去了,大家一根豆角都沒摸出來嘗過。
也是稀奇
村里人家嘛,比方說哪家地里種了西瓜,肯定要給親朋好友都送一兩個嘗嘗的。再不行說句客氣話,讓直接去地里摘也是有的。
哪怕是不送,可要請人家干活了,臨走拎一兜桃或者抱兩個西瓜回去,這也是應有之意。
在村里生活,人家不講什么經濟價值,講的就是這個人情往來和鄉性。
宋檀倒不是不知道應該這樣做,可問題是,他家東西味道要是一早就放出去了,鄉里鄉親的,回頭過來換菜苗,同意還是不同意
換了之后,人家家里長得還是遠遠不如,那又該怎么說
更甚者有那眼饞眼紅搞破壞的呢
不說別的,他們家包山絕對不可能那么容易,又或者價錢肯定還要再往上提一提。
不過如今嘛
“王姨,這也怪我。”
“我媽一開始說要給大伙嘗嘗的。不過你也知道,我們家為了種這點地,家里的錢都砸進去了,桃子西瓜又被人家包了,拉西瓜的車現在每天都還定點來呢,就嫌產量不夠,我們也實在不好意思再往外送”
她似真似假的埋怨自己一句,扭頭把五千塊錢接過來又問道
“哦對了,王姨,我媽讓我問問,我們家菜今年種的挺好的,到時候留種你們要不要要的話她就多留一些。”
晚安。
這個劇情是一早就設置了,終于寫到了。在村里生活,你家種了別人沒有的東西,哪怕客氣也要問兩句要不要嘗親朋好友們總得送一點,這是村里獨特的人情往來。
在城市生活慣了的人可能會不太適應,但他也是確實的。
檀檀回來半年了,等過了年,整個村里也會慢慢開始變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