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的超乎黃迪的預料。
那些陶器在節這些人看來是寶貝,但是在黃迪眼里,那玩意就是土,給都不要。
黃金有一些,都是狗頭金,但是對于黃迪來說,那東西的價值還不如陶器。
最后,他只拿走了兩枚天然水晶的磨制品,一卷繡著圖案和象形字的鹿皮,應該是一張覆蓋面極廣的地圖。
相對于節的那些粗陋地圖,這張地圖可謂是非常詳細了。
節見黃迪對黃金陶器這些全無興趣,于是很開心的讓他帶走了這兩樣東西。
對于黃迪的“不識貨”,節深深歡喜。
黃迪此來,前后已經一月有余,心里早就掛念累和西陵,畢竟那才是自己的地盤,自己的勢力。
與節告別之時,節萬千不舍。
其實節自己也搞不懂,到底是害怕巫覡身死之事未了,還是就是不舍得黃迪離開,她真的不清楚。
倆人在一起抱也抱了,親也親了,黃迪的大手也沒閑著。
然而,在節說出自己,很想與黃迪完成那儀式感極強的第一次時,黃迪卻拒絕了。
“節,我是個貪心的男人,所以我不會成為你的男人,只能你成為我的女人,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便去西陵找我!”
節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卻無法理解。
在這個年代,敢于對一個女人甚至女王說“你只能屬于我”這樣話的人,只可能是巫覡一族。
黃迪不過是一個小小西陵部的居民而已,如何又敢有這樣貪婪的占有欲?
可以說,黃迪的腦回路,與這男女之防根本不存在的年代格格不入。
“黃,讓我想想!”
節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需要時間思考。
這樣的回答,對于一個母系部落的王來說,是多么難得。
或許,這就是性別決定的。
就好像后世流行的一句話:
“如果可以依靠,沒有哪個女人愿意做女漢子。所以不是女人強勢,只是你駕馭不了而已!”
母系氏族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畢竟在大災難之后,物資匱乏,控制人口但又不能斷了繁衍,成為當時遺民的重中之重。
母系氏族應運而生,在這樣的部落框架下,凝聚力很強,以母為尊,一家便是一家。
然而,隨著人口的發展,人類對于災難后世界的適應和開發愈來愈強之后,這種母系框架便成了阻礙人類發展的絆腳石。
所以,并不是原始社會的女人愿意為王,她們只是被選擇。
節很顯然不是一個適合做王的女人。
她向往的東西,很像后世幾千年唐朝的大小姐們。
自由,奔放,愛情,享受。
也正是這種向往,讓節沒能第一時間答應黃迪的要求,因為那有悖于節心中的自由。
黃迪也沒有強求。
他已經有了累。
累與節不同,累更加單純,而且也有能力保護自己。
在這個年代,只有累這樣的女孩,才不會讓男人覺得疲憊。
黃迪現在很想念她,想著和她一起好好發展壯大一個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