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這一段路程并不難走,因為并沒有出去各個部落的狩獵區域,總有能夠踏足的野路連接,山間不時有各種顏色的鳥兒被人群驚飛,嘰嘰喳喳的逃命飛快。
所以這頭幾天路程,所有人都輕松愜意,一天走個幾十里路,根本也不覺得累。
甚至那些精力過旺的壯男軍,還到處亂跑,捉些小動物采些野果野菜來當零食。
黃迪心里也很躍躍欲試,恨不得也拿著柘木弓,在山里縱橫一番,反正也不怕尋不到隊伍,不過身為隊伍的首領,黃迪最終還是忍住那點**,盡可能的表現得穩重偉岸一些。
他要是撒了歡,那估計整個隊伍就沒法看了!
隊伍的行進方向是西向略向北偏,每日里黃迪都會在夜晚觀星,判斷前進的方向,務求做到直接路遇云夢大澤,那才是最短的路線。
大約十天后,便再也看不到人類活動的痕跡。
作為圣,整個部落的精神領袖,黃迪并不需要步行,而是騎著一頭很溫順的原牛。
鼻環的繩子落在手上,這東西聽話的很。
牛背上鋪上一層蒲草編織的坐墊,下面綴著類似馬鐙的東西,讓人在上面坐著穩當舒適。
女節作為部落的王,則由部落的壯男輪流用肩輿抬著趕路,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就是女節自己想走,這些部落的人也不會同意。
準確來說,部落的人是親女節,敬畏黃迪。
至于累,自然是與黃迪坐在同一只原牛上,這小丫頭也靈巧,一會坐在黃迪身前,窩在他懷里睡一會,要么就轉到他身后,抱著他的腰看風景,實在閑極無聊,她就拿著柘木弓隨著司羿部鉆進林子里,總能帶回不少的肉食。
隨著時間的流逝,周圍的森林也越來越蒼莽。
路,已經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整個隊伍只能盡可能的行走于山坳之間,黃迪則要全心全意的把握著隊伍的大方向不出現差錯。
他需要觀察樹木的枝丫,留意山間巖石上的青苔,甚至連林雀飛行的高度和速度以及螞蟻在干什么,都在他的心思分析當中。
觀察樹木的茂密分部以及巖石上的青苔,黃迪就能把握方向不出錯誤,觀察動物,則能及時察覺危險亦或是天氣的突變。
比如大雨欲來,林雀必定低飛,螞蟻必定大規模的行軍搬家。
而若是有地震山洪一類的突然性災難,那么山上的動物大多會有警覺。
當山坳是死胡同的時候,這些人就不得不翻越山丘,這是黃迪最討厭的無奈,卻是累最喜歡的路程。
這丫頭喜歡爬山,尤其是一到了山頂,肯定拽著黃迪,用手指指著遠處美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不過真心話,黃迪也不得不承認,這里每一座山頂的景色都是那么美。
站在高處,看到的森林的輪廓就變得如流線的光滑,層層疊疊的如同風吹的海浪,這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乘著太陽閃著油亮的光,山風吹過,盡是磬香,讓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在那生命的汪洋之中。
隊伍出發的第十二天,黃昏。
黃迪宣布了安營休息的命令。
隊伍停駐在山坳內,等待著黃迪的下一步命令。
每一次臨夜安營,黃迪都會很仔細的選擇他認為最安全合適的地方。
而且就連飛羅和武羅也發現,黃迪每一天宣布安營的時間并不固定,但是卻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肯定是下午遇到河流的時候。
這一天也是如此。
黃迪看到了那條清粼粼的小溪,見天色日頭已經發黃,時間也算剛好,便決定在這溪邊扎營。
他用的是古代行軍打仗的扎營方式,里面學問挺多,但是主體不過就是水源,南坡,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