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帥命能給,一作絕不可能。
一幫人在桌下聊的興奮,旁邊女生也湊過來找她搭話了“你好,小師妹,我叫盛園,今年博三,我坐你旁邊不介意吧。”
女生穿著一身休閑裝,扎著利練的高馬尾,笑起來還有顆反差感極強的小虎牙。
唐念“當然不介意,我叫唐念,研一新來的。”
“新來的哇,那我可得好好給你講講規矩。”
“規矩”
“就是咱們實驗室來的新老板,楊院士的得意門生,從it挖回來的,雖然才二十八歲,但已經是正高級研究員,學術成果整頁都羅列不下,性格也雷厲風行,殺伐果斷的,最討厭學術不端,上班摸魚這套,你平時可得小心一點哈。”
額
討厭摸魚,真巧她最擅長偷偷摸魚。
唐念笑著應下“我會注意的,謝謝學姐。”
盛園對這種長相可愛的妹子最沒抵抗力,她雙手捧著臉頰扭了扭身子,夾起嗓子“哎呀叫學姐多見外,咱們同門都喊師哥師姐,你和他們一樣叫我大師姐好了。”
唐念“大師姐。”
盛園笑瞇了眼“你好你好,小師妹選課了嗎,要不我給你推薦一下專業課,研一打基礎還是挺重要的。”
“我已經選好了。”還都是影視鑒賞呢。
“這樣啊,”她看了一圈會議室,清一色的男生“咱們實驗室好像就咱倆女生,要不加個微信”
“好啊。”
“嗯嗯,大群里的程序園就是我,第三個藍色頭像的,你加我吧。”
兩人互相加完微信階梯教室也差不多坐滿了,先是韓琦教授上臺講述background,和神農項目的遠期目標。
韓琦教授今年62歲,是西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醫術精湛,專治各種疑難雜癥,被譽為“京北國醫大師”。
相比于西醫,中醫其實更復雜,以陰陽五學為基礎,將人看成“氣、神、形”的凝聚體,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病因1。
隨著西方醫學爆發式的發展,中醫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漸下降,網絡還出現了一批“中醫不亡,中華不興”的反中醫者,一度讓不熟悉中醫的年輕人認為中醫是迷信、玄學、偽科學。
韓琦教授對此痛心疾首,中醫明明是中國歷經數千年沉淀和實踐的醫學,是一種經驗醫學,而經驗類數據是最適合ai訓練的,這是韓琦愿意接受神農項目的原因。
所以他代表西苑醫院并聯合全國420家中醫院及中醫堂數萬套醫學古籍、醫藥病例、經絡、穴位、脈象、舌像等各種經驗數據來輔助繪制知識圖譜。
“未來國醫興起指日待。”
現場響起掌聲一片。
陳知禮坐在第一排,破天荒帶了副銀框眼鏡,掩蓋住周身凌厲的氣場。他周圍坐得都是院內大佬,幾人似在交談著什么,偶爾惋惜地搖搖頭。
韓琦教授的開場詞說完,陳知禮被邀請上臺講話,他站在立麥前,淡淡環視一圈,也沒見手里有發言稿,直接開口說話。
“我是神農10課題組i,陳知禮。”
沒有過多問候和寒暄,開門見山的自我介紹,卻足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臺下再度響起熱烈的掌聲。
讓唐念不禁回憶起高中在貼吧看過的一篇采訪,那時她也聽到過這樣的聲音。
低沉,自信,悅耳。
他穿著紅白相間的夏季校服,懶懶散散地站在附中南門的牌匾前。
“我是高三實驗班的陳知禮。”
這次采訪的是獲得區內優秀作文的同學,陳知禮按理說不應該獲獎,因為他語文很差,尤其作文,經常有病句,但教導主任堅持讓他報名,還專門讓語文年級組長給他寫的稿子。
這件事當時在校內傳的很難聽,說他靠關系走后門之類。
懷念我的將軍外公
看到這題目,陳知禮自己都差點笑出聲。
他出生時外公已經年近耄耋,老爺子身體很差,做過幾次大型手術,住在專業的療養院,他一年最多見一回,他都不知道自己要懷念什么,療養院的消毒水味
主持人對著攝像機講完開場詞,把話筒遞過來“不知道陳同學的外公看到這篇作文是什么樣的心情”
陳知禮扯了扯唇,對鏡頭露出一個飽含嘲諷的笑“不好意思啊,我不太清楚。”
“是因為高三學業太忙,來不及告訴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