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該怎么演呢?
有人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咯吱你笑,最典型的就是“我的天哪”,和“瞧你那損色”。
有人用幽默的臺詞和劇情的反差,去逗你笑,典型的是“子曾經曰過”,和“馬什么梅”。
《夜店》介于二者之間,臺詞不夠幽默,劇情不夠反差,表情和動作也不夠夸張。
簡單來說,就是半桶水,哪哪都不沾邊。
好在有徐爭,跟定海神針一樣,不動聲色間,就能穩住全場。
和他一比起來,周瑾的呆萌式搞笑,和喬山的“嗚嗚喳喳”式搞笑,全成了不入流。
“大表哥,誰,啊,是誰……”喬山戴個黑面罩,嗷嗷地沖了進來。
徐爭一巴掌就呼過去了,“你戴這玩意干啥啊?”
喬山摸摸后腦勺,“搶錢啊。”
徐爭又是一巴掌,“誰說是來搶錢的?我們是來要賬的!”
“要賬?對,要賬……”喬山轉身朝周瑾他們倆吼道:“要賬,賬呢,把賬交出來……”
好吧,這是二筆式幽默。
劉思思理都不想理,轉身就去打電話。
“不許打電話,”徐爭叫道,“我說不許打電話,聽到沒有!”
喬山直接從柜臺上翻過去搶電話,周瑾沖過去將劉思思拉到身后。
“砸了,把電話砸了!”
那倆人將電話摔在地上,嗷嗷叫地將電話踩個稀碎。
場面一度非常混亂,周瑾和劉思思對視一眼,他們倆干嘛呢?
“不許報警,聽見沒有,”徐爭威脅道。
“誰說要報警啦?”劉思思躲在周瑾身后,看著稀碎的電話,“你不是要賬嘛,不是要打電話給老板娘嗎?”
“你也沒說啊。”徐爭一臉的驚慌失措。
像這種小段子,夜店里有不少。
整部電影幾乎三五分鐘就有一個笑點,可隨之而來的就是邏輯的欠缺。
無論是何三水和輪胎的打劫,還是李俊偉和唐曉蓮的收銀員,都跟鬧著玩似的。
好在他們找了一堆喜劇演員來,鬧著玩就鬧著玩吧,就當拉長版的小品了。
三天后,胡戈、余謙、肖秧三人進組。
話說何三水跑來超市要賬,但超市里又沒錢,他就想了一招,讓輪胎把唐曉蓮和朱遼捆了,關在辦公室里。
自己則偽裝成收銀員,超市賺的錢就拿來還債,可他又不會操作收銀機,只好讓李俊偉代勞。
肖秧在里面客串一個有錢的土大款,跑來超市買東西,結果發現收銀員李俊偉居然是他同學。
“一共二百五十塊三毛八,刷卡還是現金?”周瑾把東西裝進袋子里。
“李俊偉?”肖秧在戲外有點頹廢,入戲后瞬間變成一副嘚瑟形象。
“你,你是?”周瑾沒認出來。
“我,是我啊,多年老同學你不認識啦?”肖秧半是驚喜,半是炫耀,扯了一大串。
他先來了個靈魂三連擊。
“你怎么在這上班啊,一個月多少工資啊,有女朋友了嗎?”
然后炫耀了一波。
“我現在開了個特大的會所,混得一般啦,兩房兩車啦。”
“你別以為我是在炫耀啊,嗨,我就是顯擺。”
顯擺完還不忘幫助老同學。
“吶,名片,有啥困難跟我講啊,讓你這種活在基層的朋友,也體會體會我們這種有錢人的快樂。”
“跟你說,這種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感覺,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