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道:“得,倆大老爺們吃鴛鴦鍋,也是沒誰了。”
鴛鴦鍋里一半清湯,一半麻辣,服務員端上來羊肉、豆皮什么的,倆人陸續下鍋,各吃各的。
周瑾吃火鍋不喜歡蘸醬,就愛個原汁原味,瞅著宋陽弄了碟花生醬,仿佛看見了異類一般。
宋陽比較悶騷,有話想說,又欲言又止的。
周瑾忍不住道:“你咋啦,吞吞吐吐的?有話直說。”
宋陽笑一下,道:“就是吧,有一個電影找我做男一,我有點拿不定主意。”
“這還拿不定主意,想去就去唄,”周瑾在鍋里涮著羊肉,隨口道:“導演誰啊?”
宋陽道:“那是個新導演,你肯定沒聽過,他以前是寫的,武俠,不過他的和別人的不太一樣。”
“怎么個不一樣?少林武當?還是換了別的名字?”
武俠周瑾看得不多,除了金庸的那幾本,他基本沒看過別的武俠。
而且武俠在大陸早就沒落了,現在都是玄幻和仙俠最吃香。
原因很簡單,武俠這個題材能寫的,都被那幾個大家寫盡了,又沒有作家出來開創新流派,讀者自然而然就流失了。
漢東那邊倒也有武俠的忠實讀者,還弄了個雜志,叫什么今古傳奇武俠版,號稱是大陸新武俠。
可除了《昆侖》、《滄海》外,也沒出什么好作品。
這年頭,一個寫武俠的,想跑出來拍武俠電影?完蛋去吧。
宋陽也道:“我也是這么顧慮的,他還讓我去練武功,起碼得練半年以上。”
“練功夫倒是沒什么,我不怕吃苦,就怕耽誤時間,沒法接戲。”
周瑾都氣樂了,道:“那導演什么人啊,拍個武俠電影還練功,練輕功啊?”
宋陽道:“那倒不是,就是站樁啊,槍法啊,那個導演說自己拍得特寫實,你知道武行嗎?”
“武行?”周瑾有點驚訝了,不是這圈里的,還真不知道武行這倆字兒。
托金庸、古龍等武俠家的福,天朝人一說起武術,就會想到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之類的吊炸天的武功。
連帶著看見那些練傳統武術的,要么覺得人家有神功,要么就覺得人家是騙子。
其實武術這個東西歷史短的很,最多不過二百來年,民國時期才形成氣候。
那時候都在號召體育強國,于是就冒出來一溜武術家。
可武術家也是要吃飯的啊,他們就弄出來好多流派,好多拳種,開武館教徒弟,實則就為了賺點學費。
其性質和九十年代的氣功熱,差不了多少。
不同的是,那些武術家是真能打,而氣功是真騙人。
慢慢的,就形成了武行這一行當,
建國以后,武館不讓開了,練武功的混不下去了,一部分被招安,一部分就轉戰小公園,和老頭老太太們混去了。
剩下的一部分,就隱藏于民間。
周瑾其實非常懷疑,自己上輩子的老爺子,是不是沒能被招安,公園也混不下去,才逼著自己練武的。
既然那個導演能提到武行,那么說明還是懂行的?
一念及此,周瑾還真有了點興趣,問:“那導演叫什么啊,他拍的什么題材啊。”
宋陽咬著筷子,道:“導演叫徐豪峰,不過電影名挺奇怪,叫倭寇的蹤跡,但其實拍的是武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