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路演,大概就是主創們分頭去各個城市的電影院,等電影放完了,和觀眾們見個面,握握手簽簽名拍拍照,讓他們自發地去為電影宣傳。
口碑就是這樣一點點攢起來的。
但是在國慶檔,口碑的力量似乎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因為大片兒都扎堆了,電影院一看你這上座率不行,直接就減少排片了,根本不給口碑發酵的機會。
寧皓就聰明得多,直接選擇了十一月份的空檔期,指望的就是口碑發酵。
“你,博子,老徐,還有你那個小女朋友,胡戈……”寧皓掰著手指頭數,道:“幾人一組,跑上十幾個城市就行了。”
周瑾差點一口水噴出來,“你說什么玩意兒?什么女朋友?”
寧皓還裝無辜呢,“博子告訴我的啊,你為了給女朋友演女一號,求了他好久,差點跪下了都。”
“我呸,”周瑾啐道,“明明是這孫子找不到女演員,才求著勞資給他推薦的,還敢這么編排我。”
寧皓攤手,“你自己和他說去。”
倆人扯淡半天,周瑾忽地又想起來了,“對了,你那黃金大劫案是怎么回事啊?”
說到正事兒了,寧皓稍微嚴肅點兒,道:“就當是我的一種突破吧,爺不搞那些故弄玄虛的敘事手法了,就好好的一條線。”
周瑾也攤手,“你繼續說。”
“還說個屁啊,那點事不都在本子上嘛,”一提到這個話題,寧皓就有點煩躁了,掐了煙。
“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在親情和**,還有那什么大義之間,做選擇……”
他自己都說不下去了,扭著腦袋朝向窗外。
《黃金大劫案》也就如他現在的姿勢一般,擰巴。
寧皓最擅長的是描摹小人物,這得益于他對天朝底層社會的深刻認識,然后在黃金大劫案里,他放棄了這一優勢。
雖然主角還是小人物,但故事的背景卻挪到了偽滿洲國,寧皓壓根就沒去考察那個時代的樣子。
也就是說,故事的背景其實是虛化的。
要是故事的邏輯能圓的上,劇情也夠扎實,倒也能接受,可偏偏《黃金大劫案》的邏輯,漏的跟篩子似的。
在電影的最后,還來了段狗血劇情:男主角從一個小混混,成長為了一個高尚的愛國者。
他就如同天神下凡一樣,開著一卡車莫名其妙的王水,還有毫無來由的裝甲車,干掉了全部的小鬼子。
這段劇情,怎么看怎么像是在說:草泥丫的那什么局,趕緊讓勞資過審吧。
周瑾暗暗嘆口氣。
雖然寧皓表面上若無其事,但看來《無人區》還是讓他心有余悸。
萬一又被槍斃了呢?
這樣的擔心和妥協是有道理的,但周瑾卻覺得,這不是他糊弄的理由。
就好像賣肉餅一樣,有人不準你賣豬肉餡的,你要么和他干到底,要么換牛羊肉的。
你不能往里面塞一堆蘿卜白菜,然后還當成肉餅賣。
這太不地道了。
所以周瑾覺得自己有必要,再和寧皓掰扯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