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許多年輕導演連鏡頭都用不利落,我干脆弄一培訓營,鏡頭、燈光、錄影全上手實操,想拍電影,先進去一個月再出來。”
“關于籌備,年輕導演不是沒機會嗎?全送去First電影節,劇本好的,鏡頭用得好的,給錢給人手,拍完了再回來評獎,找發行商。”
“……”
寧皓說得很多,看來他真是考慮了不少。
說實在的,他想的這些事兒,屬于是影視圈的基建問題,但奇怪的是,國內還真沒有多少公司在做這個。
就算有,也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一條龍的。
于是力量分散了,沒有形成規模。
寧皓敢提出這些想法,除了賺了錢,估計背后也少不了官方支持。
徐爭若有所思,黃博猶豫不定,周瑾卻很興奮。
“我補充一點啊,關于網絡宣傳這一塊兒,我們必須得有一家自己的電影自媒體。”
“不能老讓影評人和水軍牽著鼻子走,我們得自己掌握話語權。”
寧皓道:“我把你們叫過來,不也就是集思廣益么,你有想法的話,再多說點。”
黃博和徐爭一起看他。
他們倆人到中年,有家有業的,不比寧皓野心,也不比周瑾年輕,凡事考慮的都多。
對寧皓說的那些賠錢賺吆喝的基建問題,他們不大感興趣。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還怕找不到好導演,用得著自己培養?
但搞電影自媒體又不同了。
身為演員轉行的導演,他們太明白網絡媒體的重要性了。
《泰囧》票房能飆這么高,可以說網絡營銷位居首功。
周瑾其實沒有搞過自媒體,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想了想,拿了紙筆出來。
“微信公眾號,頭條,豆瓣,逼乎,逼站,微博,虎撲,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全得布上咱們的號,最終目的是做成自己的APP。”
“關于形式,在社區以文字圖片為主,在視頻網站,就以電影解說和短視頻為主,嗯,也可以去YouTube下載視頻。”
“關于內容,先去豆瓣和爛番茄上抄一堆影評回來,找準年輕人喜歡看的電影,配上解說,每天分享幾條,然后鏈接上資源,讓用戶分享了才能下載,這樣可以快速地引流……”
“哎,等會兒,”黃博忽地叫了停,“你這不是搞盜版么?”
“對啊,剛開始就得這樣,不然人家憑什么聽咱們嗶嗶,當然,到了后期就不能這么干了。”
自從變成成功人士后,周瑾就發現自己的節操越來越低。
許多上輩子義憤填膺的事情,這輩子都很坦然。
沒有別的原因,僅僅是能讓他獲利而已。
黃博不說話了,徐爭慢慢地道:“我懂你的意思了,但不能只做電影新聞,八卦新聞,爆料什么的也得搞。”
沒辦法,吃瓜群眾們就愛看這些。
“那,這個號,叫什么好呢?”寧皓已經同意了周瑾的想法。
“天天看八卦?”這是黃博。
“花花娛樂?”這是徐爭。
“呸,真難聽,”這是周瑾。
“難聽,你來個不難聽的,”這是寧皓。
周瑾想了想,最終在紙上寫下了四個小字:橘子映像。